2017年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905管理学[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决策
【答案】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其含义包括:①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既可以是单个的管理者,也可以是多个管理者组成的集体或小组); ②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③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和利用机会。决策遵循满意原则,其依据是信息。
2. 绩效评估
【答案】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与业绩表现进行考察评价。组织中每个员工的工作绩效,直接影响整个组织的经营业绩。因而,必须定期对组织员工进行绩效评估,以便作出客观公正的人事决策,更好地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
绩效评估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方面:①为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 ②为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③促进组织和员工个人的共同发展。
3. 信息
【答案】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结果。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但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不是绝对的。
信息的生成过程如图所示。
图 从数据转化为信息的过程
信息具有如下特征:
(1)价值的不确定性;
(2)内容的可干扰性;
(3)形式和内容的更替性。
4. 工作轮换
【答案】工作轮换是指使各级主管人员在不同部门的不同主管位置或非主管位置上轮流工作,以使其全面了解整个组织的不同工作内容得到各种不同的经验,为其今后在较高层次上任职打好基础。工作轮换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受训者到不同部门考察工作但不会介入所考察部门的工作; 二
是受训者介入不同部门的工作。工作轮换有利于促进员工对组织不同部门的了解,从而对整个组织的运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决策能力,帮助他们选择更合适的工作; 有利于部门之间的了解和合作; 但也会存在诸如增加培训费用、难以培养专业化人才等不足。
5. 平衡记分片
【答案】平衡计分卡是由美国罗伯特·S ·卡普兰和大卫·P ·诺顿创建的一套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的绩效管理体系。它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力一法,关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创新与学习四个领域,适用十对部门的团队考核。
6. 头脑风暴法
【答案】头脑风暴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该方法由英国心理学家奥斯本(AR Osborn 提出,实施该决策方法的四项原则是:①对别人的建议不作任何评价,将相互讨论限制在最低限度内; ②建议越多越好,在这个阶段,参与者不要考虑自己建议的质量,想到子}么就应该说出来; ③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广开思路,想法越新颖、奇异越好; ④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以使它更具说服力。头脑风暴法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畅所欲言、自由思考的氛围,诱发创造性思维的共振和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方法的时间安排应在1--2小时,参加者以5-6人为宜。
二、简答题
7. 比较小同类型控制的优缺点。
【答案】(1)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 值的方法分类的控制
①程序控制
程序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是时间t 的函数。即Z=f(t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管理工作都属于程序控制性质。必须严格按事前规定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活动,以保证整个系统行动的统一。
②跟踪控制
跟踪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数。若先行量为w ,则Z=f(w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税金的交纳,利润、工资、奖金的分配,资金、材料的供应等都属于跟踪控制性质。
③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控制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 值是过去时刻(或时期)已达状态Kt 的函数。即Z 值是通过学习过去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即Z=f(K )。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企业最高领导人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很难进行程序
控制或跟踪控制,而必须进行自适应控制。
④最佳控制
最佳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x ,传递因子S 和K 及各种附加参数C ,即Z=maxf (X , S , K , C )或Z=minf (X , S , K , C )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普遍应用了最佳控制原理进行决策和管理。例如用最小费用来控制生产批量,用最低成本来控制生产规模,用最大利润率控制投资,用最短路程控制运输路线等。
(2)目标控制
根据时机、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可以将控制划分为二类:
①预先控制。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杳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
②现场控制。又称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③成果控制。又称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己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成果控制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以及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
8. 什么是审计控制?
【答案】审计控制是运用审计方法系统评价经营活动的工作质量的一种控制方法。包括对计划、组织、领导、生产、研究开发、营销和人事等方面工作内容广泛的评价。审计的目的在于评估各类活动是否达到应有的标准,找出存在的问题。根据审查主体和内容的小同,可将审计控制分为三种类型:
(1)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指由外部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选派的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报表及其反映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的评估。为了检查财务报表及其反映的资产与负债的账面情况与企业真实情况是否相符,外部审计人员需要抽查企业的基本财务记录,以验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分析这些记录是否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和记账程序。
外部审计实际上是对企业内部虚假、欺骗行为的一个重要而系统的检查,所以它起到一种鼓励诚实、约束违规和违法行为发生的作用。
外部审计的优点是审计人员与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存在行政上的依附关系,不受经营者的制约,只需对国家、社会和法律负责,所以它能够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但是,外部审计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外来的审计人员不了解内部的组织结构、生产流程和经营特点,在对具体业务的审计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困难; 另一方面,处于被审计的内部组织成员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不愿积极配合工作,这就可能增加审计工作的难度。
(2)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部机构或由则务部门的专职人员来独立进行的审计。内部审计不仅要像外部审计那样核实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还要分析企业的财务结构是否合理; 不仅要评估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还要检查和分析企业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不仅要检查目前的经营状况,而且还要提供改进这种状况的建议。
内部审计是企业经营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