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二)15 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三)25 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四)36 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五)52
一、简答题
1. 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一般由哪儿部分组成?
【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综述报告的组成部分。
【答案】教育文献综述报告是对教育学科某一课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它反映当前教育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一般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研究的问题
这一部分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文献检索范围与方法
这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哪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3)文献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这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说明研究问题的研究近况,己经取得哪些成果以及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2. 简述美国《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内容。
【答案】(1)背景
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又掀起了战后第三次教育改革运动。这次改革运动是以1983
年4月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发表的著名报告——《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开端的。
(2)该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建议和实施意见,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①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的教学,即要求中学加强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计算机课程的教学;
②提高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育标准和要求,推行标准化测试;
③通过加强课堂管理等措施,有效利用在校的学习时间;
④改进师资的培养,提高师资就业前应达到的教育专业训练标准。同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
⑤联邦政府、州和地方的官员都必须发挥领导作用,负责领导教改的实施。各级政府、学生家长以及全体公民都要为实现教改的目标提供必要的财政资助。,
(3)该报告的影响
该“报告”对美国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恢复和确立了学术性学科在中学课程结构中的主体地位; ②加强了课程结构的统一性,对所有学生提出了严格的共同要求; ③增强了公众对教育的信心,重新激发了公众对教育的关注和资助
3.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答案】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提出的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①在儿童的教育中,“必须首先训练其身体”,体育训练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但他要求对学生的体育训练一定要适度,否则会损害儿童的体格和妨碍他们的生长;
②为了把城邦治理好,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成具有“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
③在智育方面,亚里十多德确定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 ④音乐教育是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音乐不仅是实施美育的最有效的手段,而且它还担负着智育的部分职能,并且又是实施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与智育不同,他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为了在闲暇时供理智的享受。
(2)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的启示
亚里十多德的中庸之道和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不仅是对古希腊传统思想“和谐”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他对其所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种极端现象的批判。现在我国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构,亚里士多德的“中庸”、“适度’、“公正”、“节制”的中道观以及和谐教育思想对如何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4.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采取的教育改革方针。
【答案】“二战”后,经过10余年的努力,苏联教育又恢复到了战前的最高水平,但进入50年代以后又面临新的问题,为此,苏联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958年的教育改革。1958年,苏联通过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全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建议》。《建议》主要内容有:
①强调培养学生走向生活;
②将普及教育的年限由7年延长为8年;
③将原来的10年制延长为11年,延长的一年加到不完全中学阶段,成为8年制学校,是普通教育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教育仍为3年,通过青年工人学校、农村青年学校兼施生产教学的劳动综合技术普通中学或中等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进行;
④在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中,改组原有体制,设立城市和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并改进中等专业学校;
⑤在高等教育中,要求高等教育接近实际生活和生产;
⑥高校应优先录取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人入学。
本次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加强教育与生活联系;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重视职业教育; 发展高等教育等,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2)1966年的教育改革。1966年,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中学工作的措施》的决议。强调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具有高度的觉悟,培养青年面向生活并能自觉地选择职业。要求中学教学内容要符合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要求; 各年级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有衔接性; 要删除大纲中和教科书中过于繁琐和次要的材料,减轻学生的负担; 并对各年级的学时进行了规定; 中学开设选修课。
(3)1977年的教育改革。1977年,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普通学校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劳动训练的决议》,确定普通中学是统一的劳动综合技术学校。要求改进与加强劳动教育与教学,但要使劳动教育与教学在广泛的综合技术教育的基础上进行。
5. 简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答案】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有:
(1)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教育的最重要的功能是,使学生学习在人类文化遗产中所存在的那些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即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学校的课程计划要保证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2)教学过程必须是一种训练智慧的过程。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因此,学校要提高智力标准,注重思维能力的严格训练。学校还要注意“天才”的发掘和培养,发现最有能力的学生,激发他们最大的潜力。
(3)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对学生的学习应该坚持严格的学业标准,促使学生刻苦和专心地学习。因为只有强调“努力”,才能实现最有价值的学习。如果学生对学习“共同要素”不感兴趣,那就要强迫他们学习。
(4)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要树立教师的权威,加强教师的控制。但是,教师必须具有一流的头脑和渊博的知识,精通所教的科目,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具有很强的传授知识的能力,并能全心全意地献身于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