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海洋学院农业科技组织服务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学位]之农业经济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答案】(1)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农业经济学科的理论

特奥多·冯·戈尔兹:力图使农业经营学从李比希影响下的农业化学转回到经济学,其代表著作是《农业经营学》。

弗里德里希·艾瑞保:

①根据屠能《孤立国》理论,说明各个经营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并从各个农业经营部门经济地位上的差别;

②阐述土地、劳动、资本这三个要素相互配合的比例,以及成本价格和产品价格等。其代表著作是《农业经济学说论文集》、《农场与农地评价学》、《农业经营学概论》。

特奥多. 布林克曼:以屠能的理论为基础,并都把农业经营学的重心放在经济学方面(比艾瑞保的更为简练),其代表著作是特奥多。布林克曼。艾瑞保和布林克曼的理论奠定了现代农业经济学的基础,并对农业经济各分支的建立有着重大的影响。

(2)20世纪初以后现代农业经济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①农业经济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四大农业科学研究领域:农业生物科学; 农业环境科学; 农业工程科学; 农业经济科学

三人农业研究领域:农业经济、管理科学; 农业机械、工程科学; 农业生物、环境科学

农业经济科学包括农业经济学(又分为农业生态经济学、农业资源经济学、农业生产经济学、农业发展经济学)、土地利用、农村金融、农村市场学、农业财政、农业会计、农业技术经济学、农场经营管理学、国际农业经济、农产品贸易、农村社会学等。

②德国的农业经营学派对现代农业经济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农业经济科学也是在现代西方基础经济理论,尤其是微观经济学运用于农业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分化、成熟和完善起来的。

③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农业经济学的发展

布莱克:应用新古典理论,综合农场生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发表了《生产经济学概论》,这是以农业生产经济学命名的第一部著作。

海地:运用微观经济学和20世纪40年代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的各种新成果,发表了《农业生产经济学与资源利用》。他的农业生产经济学规定l 精密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系统引入生产函数和线性规划,使农业生产经济学成熟和完善起来。

20世纪50年代以后,农业生产经济学进一步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并出现研究农产品市场与需求、研究生产中风险与不确定性、研究大范围农业与多层次农业明显趋向。

2. 广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构成包括:

(1)期货交易所是专门进行标准化期货合约买卖的场所,是一个实行会员制或公司制,按照其章程规定实行自律管理,以其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的非营利或者营利性机构,为期货交易提供设施和服务,遵守公司法以外的专门金融类法律。

(2)期货结算所为期货交易提供结算服务,遵守专门金融类法律。

(3)期货经纪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的,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的指令,以自己的名义为客户进行期货交易并收取交易手续费的中介机构。提供期货交易中介服务,遵守公司法及相关金融法。

(4)期货交易者,是指承认并且遵守期货交易法规和规则,按照相关规定从事合法交易的人员的统称。分为套期保值者和期货投机者。

①农产品期货市场中的套期保值者是指那些把农产品期货市场作为回避与转移现货价格波动风险的场所,利用农产品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藏货市场上买卖特定农产品的临时替代物,对现在己经买入(或己经拥有,或将来拥有)准备以后售出或者对将来需要买入的特定农产品的价格进行保值的生产者、经营者或消费者。

②农产品期货市场中的期货投机者,是指那些试图正确顶测市场价格的未来走势,甘愿利用自己的资金去冒险,不断买人卖出农产品期货合约,以期从价格波动中赚取价差而获利的个人或企业。

套期保值者和期货投机者的共同存在,不仅为期货市场提供了风险转移者和风险承担者,而且扩大了市场的交易量,使得套期保值者和期货投机者相互都能很容易地找到交易对手,从而增加了期货市场的流动性,促进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和回避风险功能的有效发挥。

3.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答案】(1)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联系

①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

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才能体现。并非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就不可能形成和保持国际竟争优势。

②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

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越大,因此有效地配置资源,使社会各种资源获得最大限度地利用是国民收入最大化的充分条件。

(2)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

①比较优势理论解决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竟争优势理论研究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问题。 ②比较优势理论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是价格竞争; 竞争优势理论的市场条件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竞争优势不但来源于比较优势,还可能来自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因素。

③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是国家间产业分工与产业互补的合理性; 竞争优势理论研究对象是国家间产业冲突和产业替代的因果关系。

④比较优势理论的优势来源没有考虑科学技术进步、国内市场需求、政府行为等的作用; 竞争优势理论的优势来源是一国某一特定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⑤比较优势理论的用影子价格衡量,指标有: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显示性比较优势和劳动密集指数等; 竞争优势理论的用市价衡量,指标有:市场占有率(国际市场占有率、进口国市场占有率、本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

⑥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更为广泛。

从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区别的分析可知:拥有比较优势并小等于拥有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是一种潜在的优势,往往表现为某一要素享赋相对丰富,而使其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着某种特定的角色。但竞争优势是一种实际显现的竞争能力,是生产力各构成要素综合协调的结果。

4. 试分析农产品交易的市场环境条件、主客体特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影响。

【答案】(1)农产品交易的市场环境条件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①农产品交易的市场设施条件

硬件设施越完备,交易越顺畅,农业龙头企业越容易在市场上购买到所需要的农产品。

②农产品交易的法律法规条件

法律法规越完善,交易越顺畅,交易成本越低。要达到这些法律的要求,仅靠市场交易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经营组织形式的创新。

③农产品交易的其他环境条件

a.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

加入WTO 后,企业及其战略在农业国际竞争当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农户必须通过某种形式的企业连接,提高组织化程度。

b. 国家对农业实行的保护政策,特别是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实行的扶持政策

如果一个国家实施一系列的“绿箱”农业政策,就有利于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

c. 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农产品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水平提高以后,可能使农产品的差异性增大,使企业运用新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更深更精的加工成为可能。

(2)农产品交易的主客体特性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①农产品特性农产品的生产属性、自然属性、质量属性和消费特性等对交易特性有非常大的影响。农产品特性通过影响农产品的交易特性进而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a. 农产品的生产属性

农产品的生产属性主要指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生产投入品要求的高低以及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短。

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生产投入品要求较高的农产品,在交易过程中的资产专用性提高,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