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纺织大学计算机网络原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综合题

1 假定1km 长的CSMA/CD网络的数据率为IGb/s。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200000km/s。.

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答案】当一个站在发送数据后,最迟要经过两倍的端到端的传播时延,才能检测到是否发生了碰撞。因为任意两个站之间的传播时延有长有短,所以局域网按最坏情况设计,即取总线两端的两个站之间的传播时延。因此,帧的传播时间应该大于等于端到端往返传播时延,这样才能检测得到冲突。

对于lkm 电缆,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为:端到端往返时延为:为了能按照的比特数为:

因此,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为10000bit 或1250字节。

2. 公钥密码体制下的加密和解密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公钥可以公开,如果不公开是否可以提高安全性?

【答案】假设发送者为A ,接收者为B ,B 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分别是加密过程:发送者A 用B 的公钥

=X。

公钥密码体制中使用两种不同的密钥,公钥密钥和私钥密钥。公钥密钥公开用来对明文加密,而私钥密钥用来解密,任何人都要保密私钥。因为公钥是用来对明文加密的而不是解密的,私钥是用来解密的,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获得公钥,公钥是否公开对安全性没有影响。 3 试计算工作在1200nm 到1400nm 之间以及工作在1400nm 到1600nm 之间的光波的频带宽度。.

假定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率为

【答案】由公式

可得

1400nm 和1600nm 波长之间的带宽为

第 2 页,共 20 页

速率工作,

可发送

工作,数据帧的发送时延不能小于

通过E 运算对明文X 加密,得出密文

解密过程:接收者B 用自己的私

钥通过D 运算进行解密,恢复出明文,

1200nm 和1400nm 波长之间的带宽为

4. 浏览网页的时候,请运用TCP/IP、DNS 、HTTP 、HTML 、URL 、MIME 等术语描述浏览网页的整个逻辑过程。

【答案】HTTP 协议是基于请求/响应模式的(相当于客户机/服务器)。一个客户机在浏览器中输入URL 地址,然后通过DNS 的域名解析过程将该URL 解析成主机的IP 地址,然后客户机与服务器主机建立TCP 连接,发送一个请求给服务器,请求方式的格式为:统一资源标识符(URL )、协议版本号,后边是MIME 信息包括请求修饰符、客户机信息和可能的内容。服务器接到请求后,给予相应的响应信息。其格式为一个状态行。包括信息的协议版本号、一个成功或错误的代码,后边是MIME 信息包括服务器信息、实体信息和可能的内容。

5. 数据在信道中的传输速率受哪些因素的限制?信噪比能否任意提高,香农公式在数据通信中的意义是什么,“比特/每秒”和“码元海秒”有何区别?

【答案】根据香农定理公式

其中,C 为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W 为带宽,S/N为信噪比,可知,数据在信道中的传输速率受到信噪比和带宽的影响。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信号功率足够大或者噪声功率足够小,信噪比就可以任意提高。但在实际的系统中,由于受到系统发射功率的限制,信号功率不可能无穷大,而对于系统来说,有一定的噪声基底,噪声功率不可能无穷小,因此信噪比不能任意提高。

香农公式的意义: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就一定可以找到某种办法来实现无差错的传输。不过,香农没有说明具体的实现方法。

“比特/秒”是信息的传输速率,“码元/秒”是码元的传输速率。两者在二进制时相等。在多进制时,比特率=码元速率×log 2L ,其中L 表示一个码元对应的数据信号电平的数量。显然,一个码元不一定对应于一个比特。

6. 在传送音频/视频数据时,接收端的缓存空间的上限由什么因素决定?实时数据流的数据率和时延抖动对缓存空间上限的确定有何影响?

【答案】接收端的缓存空间的上限取决于还原播放时所容许的时延。

当还原播放时所容许的时延已确定时,缓存空间的上限与实时数据流的数据率成正比。 时延抖动越大,缓存空间也应更大。

7. 什么是Kam 算法?在TCP 的重传机制中,若不采用Kam 算法,而是在收到确认时都认为是对重传报文段的确认,那么由此得出的往返时延样本和重传时间都会偏少。试问:重传时间最后会减少到什么程度?

【答案】Kam 算法:在计算加权平均这样得出的加权平均

设新往返时延样本Ti , 则有

第 3 页,共 20 页

时,只要报文段重传了,就不采用其往返时延样本,

和RTO 就较为准确。

在统计意义上,重传时间最后会减小到使用Kam 算法的

8. 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对上面的运输层有何影响?

【答案】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而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网络层所提供的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不影响其上层运输层的运行机制,但使得运输层下面各层所发生的事件对其是透明的。

第 4 页,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