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4政治学原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全球化

【答案】全球化是指世界上各种国际关系行为体、政府、团体、个人之间跨越领土、种族、语言等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多形式的交流和交往活动,从而使全人类向更加密切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在政治领域,全球化则意味着国际政治行为体在政治领域内横向联系的扩大和相互作用的加强。其主要标志是,国际政治行为体多元化、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关系的扩展和加深、决策框架在各种层次上的相互联系以及全球意识的深化等。

2. 阶级

【答案】阶级是一种经济与社会现象,是基于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力量。马克思主义对阶级的经典定义来自列宁。阶级是一种相对封闭的、自我循环的社会组织。

3. 国家

【答案】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国家是唯一合法垄断了强制手段的暴力机器。

4. 总统制的中央政府

【答案】在总统制国家,行政权力集于总统一身,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行政机关首脑。美国是最为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执政党的领袖,其主要作用表现在:

①最高立法者。总统对国会的决议享有否决权。要使总统的否决权无效,需要参、众两院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票,因此,对总统的否决进行否决的可能性极小。

②行政首脑。行政首脑的工作使总统必须与许多机构打交道。在制定全局性政策和遴选执行政策的人的过程中,总统不得不与国会各委员会的主席和主要成员、利益集团以及有关各部的官员共同行使权力。

③国防和外交政策的首脑。美国宪法把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授予总统,在外交领域,总统总是大权独揽。

5. 极权政体

【答案】极权政体,又称全能政体或总体统治。主要是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一些激进的独裁体制,如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和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极权统治的典型特征在于它对社会彻底而全面的控制。它打破了国家与社会、集体与个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基本界限。

6. 民主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可定义为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7. 国家权力机关

【答案】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权力机关是指人民代表大会,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他们的各级代表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权力机关就是人民的代议机关。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不受任何其他国家机关的限制,不允许其他的国家机关与之抗衡。它在国家机关的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拥有最高权力,其他一切国家机关均由它产生,并向它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则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8. “左右共治”

【答案】半总统制是介于内阁制与总统制之间的政权组织形式。其主要特点在于: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既是国家元首,又拥有任免总理、主持内阁会议、颁布法律、统帅武装部队等大权; 总理是政府首脑,对议会负责; 议会可通过不信任案。或拒绝政府提出的施政纲领而迫使政府向总统提出集体辞职; 议会无权弹幼总统,总统向全民负责。由于民选总统与向立法机关负责的总理和内阁共存,所以常常出现议会多数党(团)支持的总理与属于另一党派的总统共治的现象,简称“左右共治”。

二、简答题

9. 政治权力的基础条件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1)政治权力的基础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强力是政治权力的第一基础要素,它有时表现为武力威慑,有时则直接表现为赤裸裸的暴力。当权力拥有充足而多样的基础资源因而本身比较强大时,武力就隐藏起来; 当权力丧失了大部分基础性辅助资源后,暴力就成为最后的手段,并被直接用于解决社会政治问题、各种争端,甚至经济问题和文化问题。不过,这种最后手段的滥用容易导致整个权力体系的解体和崩溃。

②政治认同是政治权力的又一重要基础。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特定的权力主体往往会产生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首先体现为一种心理活动,如果这种心理活动持续、稳定地存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外化为显性的政治支持和政治行为,它就会对政治生活和政府决策产生深入、广泛、持久的影响。必须指出,政治认同不仅是社会成员自发的意识,而且常常是当局有意识地培养、诱导、启发和操纵的结果。

③结构性和象征性合法形式是政治权力的第三大基础,包括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政治权力无论是否得到认同,都要力图外化为一种象征性和物质性的力量。任何法律和制度,首先是权力

意志和权势结构的体现,其次才是民意和公意的体现。它们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取决于当局和民众双方的实力对比以及二者的互动行为模式。权力当局以超然的仲裁者的角色出现在政治舞台上,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来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

④财富。政治权力的性质不但由经济决定着,政治权力的大小在很多时候也是由经济财富决定的。现实生活中人事权与财政权以及物资权总是政治权力最具体的表现。

⑤技能。政治技能是一个解释不同领导人的权力差异的重要因素。

⑥知识。“知识就是力量”,这种力量在政治上就是以权力基础的身份出现。

(2)政治权力的现实意义有:

①政治权力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强制性分配。政治权力以国家的名义,以政策或法律的形式,规定自然资源的归属,对自然资源进行强制性分配; 规定基本的经济制度,对社会收益进行分配; 确定政治制度,对社会的政治资源和其他非经济利益进行分配; 规定思想文化制度,对文化资源进行分配; 还通过规定国际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参与国际资源分配。

②政治权力具有社会纽带和联合剂的功能。政治权力通过国家的暴力机器、政策规范以及各种奖励和惩罚手段,使社会的不同利益者豁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有序社会,避免社会在冲突中解体。

③政治权力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政治权力能间接地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当政治权力沿着经济发展的方向起作用时,就促进经济发展; 政治权力沿着经济发展相反的方向起作用时,就阻碍经济的发展。

④政治权力对社会管理有重要的意义。政治权力通过对经济的调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节以及对人口的调节,对社会突发事件和社会公共危机的应急机制,实现对社会的管理。

除此之外,政治权力还对国际交往和维护国际秩序等有重大意义。

10.政治文化发展的因素。

【答案】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政治文化及其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就内部因素而言,经济、文化与宗教传统等都是需要加以考量的重要方面。正如马克思很早以前就指出的,人们的谋生方式(生产方式)深刻地影响他们的政府的形式,这是从静态方面说; 从动态方面来看,当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进化到工业社会,发展出一套复杂的工业体系的时候,它的文化与政治就需要相应的改变。因此,经济生产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对一个政治共同体政治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文化与宗教也影响着共同体成员的政治态度。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历史与传统,包括各种风俗、惯例等等也都影响着共同体成员的现时的政治态度和表现。

(2)从外部因素来说,主要是外来政治文化因素的进入,也是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或者说客位文化对主位文化的实际影响和作用方式,视本土文化或者说主位文化的不同性质而有所不同。

在内外两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一个政治共同体政治文化的变革和发展可能采取社会动员特别是教育的方式来进行。随着社会动员的加速和教育的发展,政治共同体成员狭隘和从属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