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多中年以上起病,无性别差异。 慢性、亚急性起病,缓慢进展。 从肢体近端无力开始,逐渐出现手动作笨拙,行走不稳,踏棉花感。 双下肢震动觉、位置觉障碍,远端明显。 多数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病变前有倦怠、头痛、上呼吸道感染。
男性,35岁,高热,皮肤瘙痒半个月,右颈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无压痛,互相粘连,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10×109/L,中性粒细胞0.66,淋巴细胞0.24,骨髓涂片找到里-斯细胞。如需明确诊断首先应作的检查是() 腹部或全身CT。 肝、脾B超。 淋巴结活检。 MRI。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测定。
患者,男性,45岁,双下肢棕褐色斑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查体发现皮损位于胫前区,皮损周围散在针尖大小的瘀点。最可能的诊断是() 单纯性紫癜。 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 淤积性皮炎。 过敏性紫癜。
[复合型非选择题]患者,男性,30岁,近2个月出现腹痛,位于上腹部偏右,多发生于空腹及夜间,体重减轻不明显,进食后缓懈,Hb95g/L,大便潜血(++)。此患者用哪种物理治疗是不恰当的() A.超短波:微温,上腹部前后对置。 调制中频电:双侧颈交感神经节对置,连调和交调波,调制频率50Hz。 干扰电:4个50cm电极,交叉置于腹部胃区和背部,差频50~100Hz。 直流电:浸有10%溴化钠溶液电极置于肩胛间区(+),两个电极于小腿腓肠肌(-)。 紫外线:从1/2MED开始,每日增加1/2~1MED,增加至3~5MED。
关于水溶性维生素与脂溶性维生素的正确描述是() 前者比后者易储存于体内。 大量摄入后,前者有毒性,后者没有。 其化学组成中除含有碳、氢、氧外,有的还含有其他元素。他们可溶于水却不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在体内有少量储存,其原形物或代谢产物可经尿排出体外;一般无毒性,但过量摄入也可出现中毒;如摄入过少可以较快出现缺乏症状。。 前者存在于植物性食物,后者存在于动物性食物。 前者缺乏时出现症状快,后者慢。
给病人补钾时应首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