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01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解释下列概念
1. 公开市场业务
【答案】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之一。
公开市场业务的目的是:①通过政府债券的买卖活动收缩或扩大会员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影响这些银行的信贷能力; ②通过影响准备金的数量控制市场利率; ③通过影响利率控制汇率和国际黄金流动; ④为政府证券提供一个有组织的市场。公开市场业务被认为是实施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重要工具。例如,经济扩张时,实行卖出政府债券的政策,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降低它的信贷能力,促使贷款利率上涨,遏制过度的投资需求; 经济萧条时,则买进政府债券,以便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扩大它们的信贷能力,促使利息率下降,从而扩大投资需求。
作为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主要体现在:①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直接调控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使其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 ②中央银行
,避免“被动等待”; ③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可以对货币供应量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主动出击”
进行微调,也可以进行连续性、经常性、试探性甚至逆向性操作,以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
但是,公开市场操作受到诸如商业周期、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商业银行的信贷意愿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求必须具备一个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
2. 累进税
【答案】累进税是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递增的一种税,即按照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课税对象数额越小,税率越低。例如,假定收入高的纳税人为甲,收入低的纳税人为乙。甲缴纳的税收为t 1,收入为s 1; 乙缴纳的税收为t 2,收入为s 2。当t 1/s1>t2/s2时,则称这种税是累进税。
3. 资产组合理论
【答案】资产组合理论是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根据这些理论,人们把持有货币作为自己资产组合的一部分。这一理论关键的观点是货币提供了小同于其他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组合。特别是货币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名义的)收益,而股票与债券的价格会上升或下降。因此,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家庭选择持有货币作为他们最优资产组合的一部分。
资产组合理论预言,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货币和家庭可以持有的各种非货币资产所提供的风险与收益。此外,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总财富,因为财富衡量了可以配置于货币和其他资产的资
产组合的规模。例如,可以把货币需求函数写为:
e ,其中r s 为预期的股票实际e 收益; r b 为预期的债券实际收益; π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而W 为实际财富。r s 或r b 的提高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其他资产变得更有吸引力。π的上升也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货币变得更缺乏吸
引力。W 的增加提高了货币需求,因为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大数量的资产组合。
4. 流动性陷阱
【答案】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尽管从理论上可以推导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还没有发现该经济现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出现了类似于流动性陷阱的现象。
5.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答案】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一般为正值,表示收入随转移支付的增加而增加。
6. 个人可支配收入
【答案】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简称为PDI )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盈利性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个人可支配收入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的生活水平。
7. 摩擦性失业
【答案】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卜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是会有一些人的周转,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8. 均衡产出
【答案】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c+i。c 、i 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对均衡产出这一概念可以用图来表示。
图 均衡产出的决定
在图中,纵轴表示支出,横轴表示收入,从原点出发的45°线上的各点都表示支出和收入相等。当总收入大于总支出时,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大于零,企业会削减生产。反之,当总收入小于总支出时,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小于零,企业会扩大生产。上图中,B 点对应的产出水平即为均衡产出。
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时经济社会达到均衡。在这个模型中,存货在调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上图可以看出,非计划存货投资是一种产量调节机制,不是价格调节机制。
9. 通货膨胀税
【答案】通货膨胀税指政府以通货膨胀政策代替增税,从通货膨胀中获得的收益。当政府进行货币化融资,即为扩大政府支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货币时,将引起通货膨胀。公众为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保持自己所持有的货币余额的实际价值不变,就需要把一部分收入用于增加自己的名义货币余额的持有量。公众的这部分收入就不能用于消费支出。这等于公众将这部分减少的消费支出支付给了发行货币的政府。这就无形中向政府缴纳了一种隐蔽的税。所以,通货膨胀税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货币持有者为保持实际货币余额不变而遭受的损失。通货膨胀税的计算公式是:
式中,I 代表通货膨胀税,P 代表价格水平,P -1代表上期价格水平,
M 代表名义货币余额,代表实际货币余额,上期价格水平之差,
通货膨胀税等于通货膨胀率与实际货币余额的乘积。
代表本期价格水平与代表通货膨胀率。该式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