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927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名义GDP 和实际GDP
【答案】名义GDP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由于物价不同,名义GDP 一般和实际GDP 会有些差异,差异越大,说明基期到现期的物价变动越大。实际GDP=名义GDP ÷GDP 折算指数。
2. 政府购买
【答案】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设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购买可直接计入GDP 。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 。
3.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答案】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一般为正值,也与投资乘数相等。
4. 投资乘数
【答案】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在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即。可见,边际消费倾向越人,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
; 征收比例税时,。 则投资乘数就越大。在三部门经济中,征收定量税时
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多倍减少,由于这是凯恩斯最早提出来的,所以投资乘数又称为“凯恩斯乘数”。
投资乘数发挥作用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假设,即: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5. 公开市场业务
【答案】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之一。
公开市场业务的目的是:①通过政府债券的买卖活动收缩或扩大会员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影响这些银行的信贷能力; ②通过影响准备金的数量控制市场利率; ③通过影响利率
控制汇率和国际黄金流动; ④为政府证券提供一个有组织的市场。公开市场业务被认为是实施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重要工具。例如,经济扩张时,实行卖出政府债券的政策,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降低它的信贷能力,促使贷款利率上涨,遏制过度的投资需求; 经济萧条时,则买进政府债券,以便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扩大它们的信贷能力,促使利息率下降,从而扩大投资需求。
作为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主要体现在:①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直接调控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使其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 ②中央银行
,避免“被动等待”; ③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可以对货币供应量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主动出击”
进行微调,也可以进行连续性、经常性、试探性甚至逆向性操作,以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
但是,公开市场操作受到诸如商业周期、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商业银行的信贷意愿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求必须具备一个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
二、简答题
6. 货币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有一句名言:“通货膨胀无处不在,并且总是一种货币现象。”你对这种观点怎么看?
【答案】(1)按照货币主义者的观点,只有在货币供给持续增长时,才会引起持续的通货膨胀,否则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都不会引起持续的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保持不变,价格的上涨会减少实际货币量,提高利率。最终,通货膨胀将会消失。
(2
)货币主义的货币数量关系式为,按照货币主义自然率假说的观点,就业量是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的,因此y 与货币数量M 无关。按照弗里德曼的看法,货币流通速度V 在长期中又是稳定的和可预测的,因此,货币数量M 能影响的只是价格P 以及用货币表示的常量。因此,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
7. 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答案】(1)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形成了以下几个理论观点:
①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给完全取决于货币当局的决策及银行制度,而货币需求函数则表明,货币供给与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完全无关。在货币供求相均衡时,根据新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由于货币流通速度V 在短期仅仅可以作出轻微的变动,而在长期中又是不变的数量,于是货币供给量M 便是影响名义收入Y 的决定性因素,即货币数量是货币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
,②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等)
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根据自然率假说,就业量(从而实际国民收入)是由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的,因此新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中的Y 与M 无关。按照弗里德曼的看法,V 在长期中又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因此,货币数量M 能影响的只能是价格P 以及由货币所表示的变量。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
③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根据新货币数量论,
货币流通速度v 在短期可以具有轻微变动的解释,以及货币主义从自然率假说出发,对货币政策在短期中的效应的考察都支持了货币主义的这一观点。
④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自然率假说是货币主义的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按照自然率假说,经济有趋向于自然率(即充分就业)的自行调节的机制。因此,市场机制仍然是调节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合理配置的有效工具。虽然各种随机扰动将使经济出现短期波动,但经济本身仍具有长期均衡的趋势。因此,如果国家干预干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反而会导致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
(2)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者根据其理论和对经验资料所做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①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在弗里德曼看来,以需求管理为宗旨的财政政策最终都是通
,私人投过货币量的扩张和收缩来实现其经济调节作用的,而由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资会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而减少,其后果往往是用非生产性的投资去代替生产性的投资,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改善。此外,过度的政府开支也会带来通货膨胀。因此,财政政策不但无效,反而对经济有害。
②反对“斟酌使用”的(即根据情况变化而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
③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能够胜任两项任务:能够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混乱的一个主要根源; 能够给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根据这一认识,货币主义提出,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按平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再加上人口增长率来规定并公开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是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货币主义的这一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政策建议被称为单一政策规则。
8.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答案】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分析如下:假设消费函数为c=a+byd ,税收函数为T=T0+ty, AD 表示总需求曲线,且有
如图所示。
图 均衡产出
在图中,B 线为没有计划投资i 时的需求线,, AD 线和B 线的纵向距离为i 。图中,45°线表示了收入恒等式。45°线与B 线之差称为实际投资,从图中可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