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吉林大学96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

【答案】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主要的原因和现实可能性有:

(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而且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实际上已居于相对强大的地位。这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

(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在一些老解放区大力推广农业互助组,并着手组织以土地入股为主要特征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合作社。事实上,与个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3)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本来主要是为了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生产困难而采取的措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4)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很不景气。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充满向上发展的活力。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己经显示出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此外,朝鲜战争停战也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2. 如何理解“发展是硬道理”以及“稳定是硬任务”? 新时期我国发展和维稳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答案】(1)对“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解: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决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长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正

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

(2)对“稳定是硬任务”的理解: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只有坚定小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3)新时期我国发展和维稳面临的挑战

①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随着我国国际利益的不断拓展,随着国内一些分裂势力的滋长与相互勾结,我国在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a. 经济全球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我国的国家主权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

b. 台湾问题是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不稳定因素。台湾问题本是中国的内政,但其产生和发展的进程中历来都有一些国际势力的幢幢怪影。而在这些国际势力中,美国又是核心因素。

c. 除“台独”势力之外,“藏独”、“疆独”势力近年来也在不遗余力地策划、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而且,他们与“台独”势力相互勾结、坑靡一气,与李登辉的所谓“七块论”遥相呼应,损害和威胁我国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②军事及周边地区安全。军事安全是一个国家受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军事力量制约的现实状态,是国家安全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新世纪初,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总体上讲在朝着对我们更加有利的方向发展。但“9"11" 事件和此后的伊拉克战争给国际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数。美国强力推行其全球反恐战略,其他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大国纷纷调整彼此关系,增强谋略与谋势,使全球地缘战略格局出现重大变化,也使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面临新的变数。目前看,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中有四大问题值得关注。

a. 美国对华战略包围圈已赫然成型。

b. 一些周边国家借反恐和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机会,加快扩军备战的步伐。

c. 我国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在增加。

d. 我国周边地区面临越来越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③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以及国际社会对我国和平崛起的种种不同心态,都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产生着某种程度的冲击和影响。

a. 经济全球化凸显政治因素。

b. 美国是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

c. 国际社会对我国和平崛起的矛盾心态也是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因素之一。

④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既包括国家的文化立法权、文化管理权,也包括文化制度和意识形态选择权以及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独立自主权等,这些都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内容。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就是保障国家文化主权,捍卫国家文化主权的独立性和自主

性。中国在文化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a. 西方政治文化的渗透。

b. 反华舆论的鼓噪。近些年,“中国威胁论”、“黄祸论”、“中国崩溃论”等在不少西方国家大行其道。

c.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还使我国的安全保密工作面临不少新的课题。

⑤能源安全。我国的能源种类不均衡,能源利用率低,开发难度加大,能源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总体上看,我国的能源资源总量位于世界前列,但种类不均衡。能源领域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中国的能源储备严重不足,而融入世界的步伐却很快。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个政治和军事问题,它不仅与国内供求矛盾及其对外依存度相联系,也与该国对世界资源丰富地区的外交和军事影响力相联系。

a. 油源安全。

b. 油路安全。

⑥经济安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安全是一个愈益复杂的概念。结合我国所面临的同样愈益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在经济安全领域面临的国际挑战大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a. 我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各种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

b. 外部世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压力将越来越明显。

c. 我国经济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面临的风险越来越突出。

3.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前提下,坚持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