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边际收益产品

【答案】边际收益产品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时追加一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它等于边际产品(MP )与边际收益(MR )的乘积,即:

MRP=MR·MP

边际收益产品是以收益表示的边际生产力,它受边际产品和边际收益两个因素的影响。由于边际产品是递减的,因而边际收益产品也是递减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收益要视不同的市场曲线而定。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两条曲线按同一速度下降;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面临一条倾斜的需求曲线,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收益小于价格,因而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不再重合,前者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反映了厂商增加一单位这种生产要素给它带来的收益。厂商正是根据这一收益大小来决定它对该要素的需求量及价格。因此,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就是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它与要素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该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与均衡量。在这一点上,该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该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只有在这一条件下,厂商才会实现利润最大化。

2. 边际技术替代率

【答案】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其英文缩写为MRTS 。用ΔK 和ΔL 分别表示资本投入量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量的变化量,则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

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

3. 需求

【答案】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的概念包含以下几点内容:①需求是一定时期内的,比如一个月或一年,而不是某一个时点上的; ②需求是在各种价格水平下的需求数量,即需求是一组与价格水平对应的需求数量,

而不是一个需求数量; ③需求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 ④需求是消费者能够购买的,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顶期等。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需求曲线来表示。

4. 需求交叉弹性

【答案】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用e XY 表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用ΔQ X 表示商品X 的需求量的变化量,ΔP Y 表示相关商品Y 的价格的变化量,则需求交义弹性公式为: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正值。

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负值。

若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尚品的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相应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5. 隐成本

【答案】隐成本是相对于显成本而言的,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隐成本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相联系,反映着这些要素在别处同样能被使用的事实。比如,某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从劳动市场上雇用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一定数量的贷款或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而且有时还会动用自己的土地和资金,并亲自管理企业。当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也要向自己支付利息、地租和薪金,所以这笔价值也应该计入成本之中。由于这笔成本支出不如显成本那么明显,故被称为隐成本。

6. 停业原则

【答案】停业原则是成本理论中用于描述短期内厂商是否退出市场的一条原则。在成本理论中,市场价格恰好可以弥补平均可变成本的点就是停业点。

在临界点,企业每期的损失恰好等于它的固定成本,与停业关门的后果一样。停业原则要求: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可变成本,则厂商应该退出市场、停止生产,这样可以产生较少的损失,即只亏损固定成本。

二、简答题

7. 在讨论固定要素价格时,租金和准租金分别是什么?

【答案】在以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分配理论中,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都是以其边际产品为基础的,而边际产品的存在又以该要素的投入量可变为前提。严格地说,真正的固定生产要素由于投入量固定不变,因此是没有边际产品的。这样,其价格决定就与可变要素不同。

固定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是建立在经济租金的概念基础上。经济租金是超过“吸引并保持该固定要素被使用的费用”以上的支付,或者说,经济租金是超过固定要素的机会成本的支付。如果一种固定生产要素除此一种用途之外别无他用,其机会成本是零,即使用该要素的所有支付都为租金。

许多长期可以变化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往往是供给固定的生产要素,对这种短期内固定的要素的支付称为准租金。因为在长期,当该要素成为可变要素时,这一租金会消失,因此不能与长期固定要素的经济租金划等号。

8. 完全竞争市场如何推导短期供给曲线,垄断市场为何不存在供给曲线?

【答案】(1)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尚都无法控制市场价格,它们都是在每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下,根据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P=SMC)的均衡条件来确定惟一的能够带来最大化利润(或最小化亏损)的产量。随着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水平需求曲线的位置上下移动(实际是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市场价格对应的惟一均衡产量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样就得到一系列由市场价格和相应的产量构成的点,将这些点连起来就构成了短期供给曲线的基础,实际上这些点就在短期边际成本线上。由于厂商短期生产必须在停止营业点即平均可变成本线最低点以上进行,因此平均可变成本线最低点以上部分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就是短期供给曲线。由于平均可变成本线最低点以上部分的边际成本都是递增的,因此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2)垄断市场不存在供给曲线的原因垄断厂商是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原则的,而且,P 总是大于MR 的。随着厂商所面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厂商的价格和产量之间不再必然存在如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那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有可能出现一个价格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产量水平,或一个产量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价格水平的情形。因此,在垄断市场条件下无法得到如同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具有规律性的可以表示产量和价格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9. “外部性带来低效率”,那么:

(1)请结合图形说明,外部性是如何造成低效率的?

(2)“科斯定理”是如何有助于帮助克服这种低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