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644环境化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专属吸附作用

【答案】专属吸附作用是指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或氢键在起作用。它用来解释吸附过程中表面电荷改变符号,甚至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表面的现象。

2. 生物富集因子/生物浓缩因子

【答案】生物富集因子又称生物浓缩系数,是指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与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之比,

即式中,BCF 为生物浓缩系数

;为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

;为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

3. 标化分配系数【答案】

标化分配系数是指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计算公式为为沉积物中有式中,为分配系数

,即有机毒物在沉积物(或土壤)与水之间的分配

机碳的质量分数。

4.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答案】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总量,以

量的顺序为:表示。不同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不同。土壤质地越细,阳离子交换量越高。不同种类胶体的阳离子交换

二、简答题

5. 简述植物修复去除污染物的方式。

【答案】植物修复去除污染物的方式主要包括:

(1)植物提取

植物直接吸收污染物并在体内蓄积,植物收获后才进行处理。收获后可以进行热处理、微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

(2)植物降解

植物本身及其相关微生物和各种酶系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小分子的

性的中间产物。

(3)植物稳定

植物在与土壤的共同作用下,将污染物固定并降低其生物活性,以减少其对生物与环境的危害。

(4)植物挥发

植物挥发是与植物吸收相连的,它是利用植物的吸取、积累、挥发而减少土壤挥发性污染物。和或转化为无毒

6. 2005年11月13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后造成松花江水体污染。为了确保哈尔滨市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哈尔滨市政府决定于2005年11月23日零时起,关闭松花江哈尔滨段取水口,停止向市区供水,(该取水口位于爆炸现场下游)。11月24日国家环保总局宣布该水体污染物主要为苯、苯胺和硝基苯,并确定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试应用环境化学原理分析该现象。【答案】(1)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主要取决于有机污染物本身的性质以及水体的环境条件。水中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2)苯的危害

长期接触苯会对血液造成极大伤害,引起慢性中毒。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苯可以损害骨髓,使红血球、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并使染色体畸变,从而导致白血病,甚至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苯可以导致大量出血,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用,使疾病有机可乘。有研究报告指出,苯在体内的潜伏期可长达12〜15年。妇女吸入过量苯后,会导致月经不调达数月,卵巢会缩小。对胎儿发育和对男性生殖力的影响尚未明了。孕期动物吸入苯后,会导致幼体的重量不足、骨骼延迟发育、骨髓损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OARC )己经确认为致癌物。

(3)苯胺的危害

苯胺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如果接触到苯胺. 可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

肝、肾及皮肤损害,眼睛可出现结膜角膜炎,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中毒性肝病。

7. 以铅为例分析重金属在水环境中迀移转化途径。

【答案】铅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途径如下:

(1)含铅的稀释、扩散;

(2)水体中胶体物质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主要包括无机胶体和有机胶体;

(3)氧化一还原转化;

(4)溶解和沉淀反应;

(5)配合反应,包括无机配体和有机配体;

(6)生物甲基化作用;

(7)生物富集作用。

三、论述题

8. 简述几种新型的分离技术。

【答案】对化学合成反应产品进行彻底分离,加以充分利用副产物,则会大大减少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因此开发新型有效的分离技术既有利于提高产品纯度和经济效益,又可增强其环境友好程度。几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如下:

(1)分子印迹技术

此种技术是在亲和色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实际就是制备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聚合物技术。即在层析介质制备时将欲分离的目标分子引入,使合成的介质中留有目标分子的空间印迹,从而提高介质对目标分子的选择性。

方法是先将欲分离、识别物质的模板分子与具有官能团的功能单体相互作用,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形成大孔、网状聚合物,经溶剂洗脱或水解作用除去模板分子,这样聚合物中就形成了与模板分子空间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点的空穴。如此形成的空穴即可与混合物中欲分离的模板分子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