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627政治学原理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政治文化发展的因素。

【答案】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政治文化及其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就内部因素而言,经济、文化与宗教传统等都是需要加以考量的重要力面。正如马克思很早以前就指出的,人们的谋生方式(生产方式)深刻地影响他们的政府的形式,这是从静态方面说; 从动态方面来看,当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进化到工业社会,发展出一套复杂的工业体系的时候,它的文化与政治就需要相应的改变。因此,经济生产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对一个政治共同体政治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文化与宗教也影响着共同体成员的政治态度。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人们的政治态度就不同于西方基督教精神熏陶下的人们的政治态度。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历史与传统,包括各种风俗、惯例等等也都影响着共同体成员的现时的政治态度和表现。

(2)从外部因素来说,主要是外来政治文化因素的进入,也是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或者说客位文化对主位文化的实际影响和作用力一式,视本土文化或者说主位文化的不同性质而有所不同。费正清、赖肖尔和克雷格在对中国和日本作了比较后提出,同样面临两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和挑战,“中国文明的全面内聚力和结构上的稳定,从根本上阻止了它对西方威胁迅速作出反应”。而与此相反,口本人倾向于靠谋求具体目标的办法来作出反应。费正清、赖肖尔和克雷格称明治时代的日本领导人为“实用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准备采用任何看上去有用的技术、机构或思想意识”。结果,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完全文化”的性质因为抵制变革而最终不免导致崩溃,并通过激进和剧烈的变革导致建立革命的完全文化; 而日本政治文化的“工具性质”使其通过政治文化的不断变化从而保持其与不断变化的政治结构的和谐。

在内外两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一个政治共同体政治文化的变革和发展可能采取社会动员特别是教育的方式来进行。随着社会动员的加速和教育的发展,政治共同体成员狭隘和从属的特点可能会受到侵蚀,而对整个政治体系,对输入、输出和作为参加者的自我更有认识力,感情和估价更为积极肯定的倾向可能会出现,共同体的政治文化将由此得到发展。

2. 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美国政治学者查尔斯·蒂利总结了国家的几个特征:

(1)控制大片连续的领土。国家都有领土,领土与土地不一样,前者有着明确的边界; 国家的领土是连续的,呈块状分布。

(2)中央集权。国家将民间的许多权力都统统“收归国有’夕,由国家来统一安排。由于权力的集中,国家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人口也就负有全面的责任。

(3)垄断强制手段。国家垄断了对暴力的合法使用,只有国家可以行使生杀予夺大权。

(4)独一无二的政府机构。政府机构的脱颖而出,与中央集权的特点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由于国家垄断了权力和责任,也就需要建立一个政府,将原来政治单位中的权力统统接揽过来。

(5)统一的行政安排。国家产生之后,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就对行政安排进行统一化管理,“书同文,车同轨”,使用统一的文字、度量衡、制度、公文格式和制服。

总而言之,按照这五个标准,国家确实是15-18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种现代政治组织形式。

3. 简述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与优点。

【答案】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八个政党,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二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这些政党都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合法政党和积极力量。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

①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国家实行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而且对各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其参政议政的基本内容包括: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参加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机构、途径和方式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人十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座谈会,各民主党派人十出任政府领导职务等。

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协商合作、相互监督的关系。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在各种利益关系具有可协调性的基础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总目标建立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各民主党派相互之间是以协商合作的方式展开政治活动的。

b.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又存在着相互监督的关系,这种监督的基本准绳就在于各自的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利益得到合理协调和实行。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这种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具有积极建设性,它无疑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稳定与和谐。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优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①有利于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解决各种利益矛盾;

②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汇集建设社会主义的各方面力量;

③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政治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防止政治腐败;

④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的积极健康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

4. 简述政治改革的条件。

【答案】政治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它得以顺利地展开并最终取得成功,需要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

(1)政治改革的客观条件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政治改革的客观条件由经济条件、政治文化条件和社会条件三大要素构成。 ①经济条件

经济发展是政治改革的首要条件。

a. 经济发展为政治改革提供物质资源;

b. 经济改革不仅是政治改革的先导和基础,而且也是政治改革成果得以巩固的保障;

c. 经济发展为政治改革所需要的社会稳定奠定基础。

②政治文化条件

政治改革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文化条件,即必须形成一种“革新”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体系中,社会成员在对政治改革的认知、情感和评价方面能够形成普遍的共识。“革新”的政治文化是政治改革得以推动和成功的社会心理基础。

③社会条件

政治改革的社会条件就是指改革必须具备的稳定的社会环境。政治改革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活动,需要一种和平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的稳定既是政治改革的条件,也是政治改革的结果。

(2)政治改革的主观条件

与政治改良和政治革命相比,政治改革是一种难度更大的政治变革。它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各项客观条件的满足状况,而且还取决于它是否具各下列主观条件:①政治改革需要有一批具有改革取向和改革意识的力行者

a. 改革首先要有改革的领导者和倡导者;

b. 需要具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热衷于改革事业并能为本阶级的利益献身的信念; c. 需要具有团结合作、顾全大局的精神。

②政治改革需要有合理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

政治改革涉及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事务纷繁复杂,需要各个部门、各种措施的相互配合。所以,政治改革推行之前,改革者必须要有周密的设计和计划,其中包括:

a. 确定合理的长期、近期和阶段性目标;

b. 选择合适的改革策略;

c. 制定协调配套的改革计划和方案;

d. 选择切实可行的改革序列。

③政治改革要选择和把握有利的时机

政治改革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的储备和训练、改革舆论和宣传的开展、必需的法令法规的制定等。

④政治改革要充分调动本阶级成员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政治改革需要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社会支持,所以,改革者必须把政治改革和本阶级广大成员以及广大人民大众的利益联系起来,使他们真正从切身的利益出发来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力量。

5. 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哪些?

【答案】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是指统治阶级在组织国家机构时所确定的不同职能的国家机构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