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民族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综合题
1. 试说明10BASE-T 中的“10”、“BASE ”和“T ”所代表的意思。
【答案】“10”表示10Mbit/s的数据率; “BASE”表示连接线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 “T”代表双绞线。
2. 什么是Kam 算法?在TCP 的重传机制中,若不采用Kam 算法,而是在收到确认时都认为是对重传报文段的确认,那么由此得出的往返时延样本和重传时间都会偏少。试问:重传时间最后会减少到什么程度?
【答案】Kam 算法:在计算加权平均这样得出的加权平均
设新往返时延样本Ti , 则有
在统计意义上,重传时间最后会减小到使用Kam 算法的
时,只要报文段重传了,就不采用其往返时延样本,
和RTO 就较为准确。
3. 假定一个超链接从一个万维网文档链接到另一个万维网文档时,由于万维网文档上出现了差错而使得超链指向一个无效的计算机名字,这时浏览器将向用户报告什么?
【答案】当万维网文档上出现了差错而使得超链接指向一个无效的计算机名字时,浏览器会将向用户报告:404 Not Found。
4. 假定网络中的路由器B 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项目(这三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
现在B 收到从C 发来的路由信息(这两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和“距离”):
试求出路由器B 更新后的路由表(详细说明每一个步骤)。 【答案】路由器B 更新后的路由表如下:
5. 已知第一次测得TCP 的往返时间RTT 是30ms 。接着收到了三个确认报文段,用它们测量出的往返时间样本RTT 分别是:26ms , 32ms 和24ms 。设时间值
讨论所得出的结果。
旧的
因此,新的估计往返时延值分别是若a 选取很接近于0, 表示新的
值与旧的
所以有
【答案】已知
试计算每一次的新的加权平均往返
相比变化不大,RTT 值更新较慢;若a 选取
接近1,则表示新的受新的RTT 样本影响较大,RTT 更新较快。
6.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答案】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如表所示。
表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区别
相同点:对等通信方式(P2P )本质是客户/服务器方式,实际上是客户/服务器方式双向应用。
7. 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 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案】以小写字母i 开始的internet (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
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即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以大写字母I 开始的Internet (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8. 公钥密码体制下的加密和解密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公钥可以公开,如果不公开是否可以提高安全性?
【答案】假设发送者为A ,接收者为B ,B 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分别是加密过程:发送者A 用B 的公钥
=X。
公钥密码体制中使用两种不同的密钥,公钥密钥和私钥密钥。公钥密钥公开用来对明文加密,而私钥密钥用来解密,任何人都要保密私钥。因为公钥是用来对明文加密的而不是解密的,私钥是用来解密的,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获得公钥,公钥是否公开对安全性没有影响。
9. 设TCP 的ssthresh 的初始值为8(单位为报文段)。当拥塞窗口上升到12时网络发生了超时,TCP 使用慢开始和拥塞避免。试分别求出第1次到第15次传输的各拥塞窗口大小。你能说明拥塞窗口每一次变化的原因吗?
【答案】拥塞窗口大小依次为1、2、4、8、9、10、11、12、1、2、4、6、7、8、9。如图所示。
1、2、4、8执行的是慢开始算法,所以是按着指数规律递增,当拥塞窗口是8时,达到了ssthresh 初始值,所以开始执行拥塞避免“加法增大”,当拥塞窗口达到12时,开始执行“乘法减小”采取慢开始的算法。当传输次数达到11次的时候,拥塞窗口达到了新的ssthresh 值6, 所以又开始执行“加法增大”。
通过E 运算对明文X 加密,得出密文
解密过程:接收者B 用自己的私
钥
通过D 运算进行解密,恢复出明文,
即
图 慢开始和拥塞避免情况
10.接收端收到有差错的UDP 用户数据报时应如何处理?
【答案】接收端通过UDP 首部检验和来检测UDP 用户数据报在传输中是否有错。如果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