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13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资产组合理论

【答案】资产组合理论是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根据这些理论,人们把持有货币作为自己资产组合的一部分。这一理论关键的观点是货币提供了小同于其他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组合。特别是货币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名义的)收益,而股票与债券的价格会上升或下降。因此,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家庭选择持有货币作为他们最优资产组合的一部分。

资产组合理论预言,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货币和家庭可以持有的各种非货币资产所提供的风险与收益。此外,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总财富,因为财富衡量了可以配置于货币和其他资产的资产组合的规模。例如,可以把货币需求函数写为:

e ,其中r s 为预期的股票实际e 收益; r b 为预期的债券实际收益; π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而W 为实际财富。r s 或r b 的提高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其他资产变得更有吸引力。π的上升也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货币变得更缺乏吸

引力。W 的增加提高了货币需求,因为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大数量的资产组合。

2. 存款准备金

【答案】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货币,称为存款准备金。按照一个固定比例上交给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 D ),这个固定比例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 d ),

3. 乘数效应

【答案】乘数效应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乘数效应考察投资、政府购买支出或税收等变动一定量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

乘数效应的理论支撑源于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沦》中的收入乘数原理。乘数效应可用图来表示。 。

图 乘数效应

图中,c+i表w 原来的总支出线,表T 新的总支出线,原来的均衡收入为,新的均衡收入为y 。可以看出,投资的增加,会引起收入若干倍的增加。实际上,总需求的任何变动,如

消费的变动、政府购买支出的变动、税收的变动以及净出口的变动等,都会引起收入若干倍变动。

乘数效应不考虑货币因素对收入的影响。如果考虑货币因素的影响,收入增加会使利率上升,

从而投资减少,这又使收入减少,因此最终的收入增加幅度小于不考虑货币因素时收入增加幅度。

4. 自然失业率

【答案】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组织状况、人日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任何把失业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下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5. LM 曲线及古典区域

【答案】(1)LM 曲线是表示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水平与利率水平关系的一条曲线。在此水平上,货币需求恰好等于货币供给。由于收入水平越高,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就越高,均衡利率也越高,所以,LM 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2)经济学上把LM 曲线呈垂直状态的区域称为古典区域。LM 曲线的斜率受到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映程度h 的影响。当利率上升到很高时,h=0,LM 曲线的斜率k/h趋于无穷大,这时的LM 曲线是一段垂直线。这意味着,货币的投机需求等于0,人们手持的货币量都是交易需求量,

货币需求L=L1=ky。也就是说货币需求量只与国民收入水平y 有关系。这符合“古典学派”的观点,因此称为古典区域。同时在这一区域,财政政策引起的IS 曲线变动只会引起利率变化而不会带来收入变化,因此财政政策无效。

二、简答题

6. 简述货币政策起作用的途径。

【答案】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的作用是通过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产出的途径实现的,但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供给量对产出的影响并不一定是通过利率实现的。他们提出了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一些途径的理论。

第一种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影响产出是因为利率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资产组合,进而影响投资。

第二种理论认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造成较低的利率,因而导致股票价格和长期债券价格上升,对收入的预期使人们感觉更为富有,从而消费水平提高,导致总需求增加。

第三种理论认为政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会增加,从而形成超额准备金,扩大了银行的信用基础,使得银行能够放出更多的贷款。银行要吸引企业贷款,就会降低贷款利率,从而导致企业投资增力口。

第四种理论认为,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从而对总需求发生作用。尤其在实行浮动汇率情况下,当银行收’紧银根时,利率卜升,国外资金会流入,干是,本币会升值,进出口会下降,从而使本国总需求水平下降。

第五种理论则注重可利用的信用规模,认为中央银行的行动可促使银行发放更多或更少的贷款,或以更宽松或更严格的条件发放贷款。

7. 写出奥肯定律的表达式及其主要结论,并说明潜在产出的涵义。

【答案】(1)奥肯定律的表达式

奥肯定律说明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该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 奥肯在研究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的一种规律,奥肯利用美国55个季度(从1947年第二季度到1960年第四季度)中失业率变化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资料,通过简单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反映两者变化之问关系的一个数值。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奥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y 为实际产出,y f 为潜在产出,。u 为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a 为大于零的参数。

(2)奥肯定律的主要结论

奥肯定律的主要结论是:实际GDP 必须保持与潜在GDP 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