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640历史学基础(我校自命题)之中国近代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选择题

1. 最早取得在华合法投资权的是( )。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日本

【答案】B

【解析】《中法新约》规定法国可在中国境内投资修筑铁路,是资本输出的重要方式之一。

2. 除《南京条约》及附件以外,英国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可以得到的侵略权益有( )。

①在通商口岸建教堂②英舰任意出入通商口岸

③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④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永久居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这样,只要任何国家在中国取得新的侵略特权,英国都可以享受。①②是中美《望厦条约》的内容,③是中法《黄埔条约》的内容,英国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同样享有这些侵略权益。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茅以升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近代桥梁史上的一座丰碑。

B.1921年,时任北京大学教师的梁漱溟出版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在学界掀起轩然大波,现代新儒学由此诞生。

C. 大革命失败后,小说方面成就很突出,主要作品有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状况。

D. 周立波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是延安时期新诗创作重要的成果。

【答案】D

【解析】《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诗人李季。

4. 1912~1927年中华民国的国旗是( )。

A. 十八星旗

B. 五色旗

C. 井字旗

D. 青天白日旗

【答案】B

【解析】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旗帜。1912年1月10日确定五色旗为国旗。井字旗为民国临时政府元帅旗。1928年国民政府确定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

5. 大革命给中国共产党最深刻的教训是( )。

A. 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 坚持武装斗争

C. 不能相信资产阶级

D. 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答案】A

【解析】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四一二政变的发生,表明汉口特别会议确定的推动国民党右翼军人“左转”策略的彻底破产,但中共中央并没有从革命受挫中醒悟过来,改变不抓军队、过分相信和依靠国民党某些领导人的做法,而只是把支持“蒋汪合作”改为专心扶助汪精卫。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随着汪精卫集团举行反共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国民革命遭到失败。

6. 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失败,最深刻的表明了( )。

A.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在中国行不通

B. 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

C. 满清政府已成为社会有机体的毒瘤,必须推翻

D. 中华民族富有反抗精神,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

【答案】B

【解析】中法战争中清政府“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甲午战争中,面对日本的挑衅,清政府不但没有积极备战,反而寄希望于调停。从战争过程看,清政府处处体现出避战求和的心态,这些足以说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7. 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

B. 中央实力弱,军阀实力强

C.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

【答案】C

【解析】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公开分裂成许多派系,其中主要的是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与此同时,原先依附于北洋系的各地军阀也纷纷裂土称雄,分别把持着或大或小的地方。这些不同派系的军阀之间或者为了争夺对北京中央政府的控制权,或者为了保持与扩大自己占据的地盘,进行着连年不断的纷争,并不时引发战争。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着密切关联。因为当时的中国经济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各个地方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这为军阀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了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它们分别在中国扶植各派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这样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也就促进了中国各派军阀的割据纷争。

8. 林则徐禁烟初期得到清政府支持的原因是( )。

A. 鸦片输入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

B. 吸食鸦片使中国军队战斗力下降

C. 英国的鸦片贸易是非法的

D. 鸦片贸易危及清政府的统治

【答案】D

【解析】鸦片泛滥使大量的白银外流,银价上涨,各地税收困难,拖欠的赋税也就日益増多,国库储备越来越少,清政府的财政陷入困境。官吏、兵丁吸食鸦片和从鸦片走私中收受贿赂,使清政府的吏治更加腐败,军队更加丧失战斗力,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因此,林则徐在禁烟初期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

9.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 )。

A. 新文化运动

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C

【解析】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先进的知识分子效法俄国十月革命,研究和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来观察中国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于1918年下半年,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论文,呼唤十月革命的胜利,阐述俄国革命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和这个革命的伟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