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藏大学理学院819环境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二次污染物【答案】二次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是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在大气中有硫酸雾、硫酸盐、硝酸与硝酸盐、光化学氧化剂等,在水体和土壤中有重金属离子的络合物、农药及一些有机物经生物降解、光解、水解及氧化还原等化学作用的产物。
2.
【答案】多氯联苯
污染物。是指一组由多个氯原子取代联苯分子中氢原子而形成的氯代芳烃类理化性质稳定,用途广泛,已成为全球性环境化合物,是水体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之一。
3. 环境化学效应
【答案】环境化学效应是指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应。如湖泊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升高、局部地区发生光化学烟雾、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填埋造成地下水污染等。
4. 次生矿物
【答案】次生矿物是指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却有所改变。通常根据其性质与结构可分为简单盐类、三氧化物类和次生铝硅酸盐类。
二、简答题
5. 植物修复研究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答案】植物修复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下:
(1)通过调查与分析,寻找新的生物量大的超积累植物。
(2)筛选生物量大、具有中等积累重金属能力的植物。
(3)采用植物基因技术,培育一些生物量大、生长速率快、生长周期短的超积累植物。
(4)深入研究超积累植物和非超积累楦物吸收、运输和积累重金属的生理机制,从而通过适当的农业措施如灌溉、施肥、调整植物种植和收获时间、施加土壤改良剂或改善根际微生物,提高植物修复效益。
6. 表面活性剂有哪些类型?它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何危害?
【答案】(1
)表面活性剂的类型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2
)表面活性剂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使水的感官状况受到影响,出现持久性泡沫
;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
促进水体中石油和多氯联苯等不溶性有机物的乳化、分散,增加废水处理困难
;
浓度高时破坏生物群。
7. 水中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是什么?并分别加以说明。【答案】(1)水中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繁多、组成复杂,现代分析技术难以分别测定它们的含量。因此,只能利用它们共同的特点,用一些指标间接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常见的指标有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
(2)水中有机污染物常见指标分析
溶解氧
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称为/家翁。水中的熬輕翁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
生化需氧量
即BOD ,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的某些可被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
化学需氧量
众学署翁量COD 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
总有机碳
总有机碳是指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
三、论述题
8. 阐述绿色工程的12条原理。
【答案】绿色工程着眼于如何通过科学技术达到提高可持续能力的目的。绿色工程也有12条原理,这些原理给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提供了一个以人类健康和环境友好为目标,参与设计新材料、产品、生产过程和系统可遵循的框架。基于这12条原理进行设计实际上已考虑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而非仅限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的基线要求。
绿色工程的12条原理如下:
(1)设计者要努力奋斗以保证所有物质材料的输入和输出尽可能都是本质上无害的;
(2)预防产生废弃物比其生成后再去处理或清除更好;
(3)设计分离和纯化操作时要尽量减少能耗和材料的使用:
(4)设计产品、过程和系统要尽量增大物质、能源、空间和时间的效率;
(5)产品、过程和系统应是“牵引产生的”,而不是靠“多投入”能量和材料;
(6)在制定设计有关再循环、回用或效益计划等方面的选择时,须将埋置熵和复杂性看成投资;
(7)指标的耐久性,不是永远性,应是一个设计目标;
(8)关于不必要的性能或生产力解决的设计;
(9)在多组分产品中应尽量减少材料的多样性,以利于拆卸和保值;
(10)产品、过程和系统的设计,必须包括可利用能源和物流的一体化和相互连接性;
(11)产品、过程和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一个“商业生命后”的作业;
(12)材料的能量输入应是可再生性的,而不是耗尽废弃的。
9. 试阐述几种无毒无害的反应介质。
【答案】无毒无害的反应介质主要有:
(1)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反应中既可作为反应介质,也可作为反应物质参加反应。作为反应介质,超临界流体具有多种特性,诸如高溶解能力、高扩散系数、可有效控制反应活性和选择性、无毒和不可燃等。
这些特性使其只需改变压力即可调控呈均相或呈非均相的反应相态; 对受扩散控制的一些反应可显著提高反应速率;由于超临界流体的密度、黏度和极性可连续变化,故可通过溶剂与溶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