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贵州住院医师病理科题库>儿科专业题库

问题:

[单选,配伍题]

患儿1岁2个月,面色蜡黄,虚胖,表情呆滞,头及手足震颤,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数2×1012/L.首先应采取的诊断方法是()

A . 脑脊液常规
B . 脑电图检查
C . 查血清铁
D . 查骨髓象,测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
E . 查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

藻酸钾印模材料的贮存时间应不超过() 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2个月。 24个月。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的治疗原则不包括() 超早期溶栓治疗。 针对脑梗死后的缺血瀑布及再灌注损伤进行综合保护治疗。 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 应用甘露醇治疗。 对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时给予预防性干预措施。 频繁呕吐、腹泻最易丢失的血清阳离子()。 钾离子。 A和C。 A和B。 钙离子。 钠离子。 女性,70岁,1天前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和呕吐、检查:颈项强直,Kernig征阳性、全脑血管造影见前交通动脉有一梨形带蒂影、最可能是() 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瘘。 动脉瘤。 蛛网膜囊肿。 烟雾病。 如果后牙缺牙间隙垂直距离或者近远中径较小,可以考虑使用的修复失牙的方法为() 预成蜡牙。 成品人工塑料牙。 金属面牙。 成品人工瓷牙。 雕刻蜡牙。

患儿1岁2个月,面色蜡黄,虚胖,表情呆滞,头及手足震颤,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数2×1012/L.首先应采取的诊断方法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这两道均是应用题,考核婴幼儿常见的两类营养性贫血的病理机制和贫血诊断思路。本题应分两步去分析,第一步:确定贫血的性质,两道题所描述的病例均有中度贫血。一般来说,血红蛋白值与红细胞数的比值约为30左右,根据此比值的变化可初步判断红细胞的形态是大细胞性或小细胞低色素性;按此,第68题属大细胞性,而第69题属小细胞低色性;第二步:结合题目中提示的不同贫血的临床特征,题68的患儿是大细胞性贫血,同时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应首先考虑是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但该题错选率最高的是A,原因是被题中描述的神经系统症状所干扰,未考虑到维生素B缺乏也会引起较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第69题的患儿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结合临床表现应首先考虑缺铁性贫血,但为确诊缺铁性贫血,应有目标地选择有意义的铁代谢检查项目,因此需明确不同铁代谢检查项目在缺铁性贫血中不同期中的诊断意义。该儿已经是缺铁性贫血期,在题目中给以的C、E二项有关铁代谢检查,它们在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均已呈现异常。因此,总体上,应该C、E都可以选择。但因为血清铁的生理变异大,并易受其他疾病干扰,血清铁单项诊断缺铁,不是最佳选择。而血清铁蛋白则敏感而稳定,受干扰少,同时题目再加上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它作为缺铁的敏感指标,与血清铁蛋白一起,则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特异性升高,因此E描述是正确的。相当考生选择C是因为未考虑选择题中的"最佳"性。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