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科学,历史研究法在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科学,在它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进程中,历史研究法将发挥重要作用:
(1)通过历史研究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教育的实质。
这里,涉及到一个进行教育研究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思路,这就是:当我们在进行任何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研究时,必须对该课题进行纵向的历史研究和横向的现实研究,也就是说,要从历史渊源和刚代背景两个方面得出更深刻、更科学、更真实的结论。
①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从历史过程中正确地截取特殊矛盾所经历的发生、发展过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搞清所研究的教育现象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础,产生后对当时和以后教育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经过了几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而不断得到改造与完善。正是通过纵向的历史发展进程的考察,提供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轨迹,体现从原因到结果的发展趋势。
②在进行历史研究的同时,要进行横向的现实研究,分析当前时代的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为了回答新的挑战,该教育问题出现了什么样的新质特征和新的发展。
(2)通过历史研究,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末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现实教育是历史的发展,与过去存在着相关或因果关系。大量事实说明,教育的历史现象、过程及规律经常反复莺演并对现实社会的教育施加影响。通过历史研究,使我们借鉴历史经验教训,进一步促进教育发展并提高科学化水平,也正由于此,不断的历史反思成为人类文明历史所积淀形成的一种文化心态。
(3)通过历史研究还有助于我们开拓新的教育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并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评判分析能力。
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科学的历史研究,就不会产生真正的科学。任何一门学科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运用历史研究法来认识它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
2. 简述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答案】教育研究的问题从产生和发现的渠道或途径来说都很广的,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这就是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要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研究它所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
际问题。
(2)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这往往是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的课题。不仅要揭示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判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
(3)研究者在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应出来的种种矛盾。一方
面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性;二是从争论中发现问题。
(4)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这是大中小学教师提出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5)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这就是指交叉学科间的空白领域。在现代科学大综合发展的趋势下,各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涌现出大量的值得开拓的新问题。
(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包括对世界教育科学发展潮流及趋势的分析以及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既有对某学派理论的系统研究,也有对西方课程理论、伦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不同观点及研究方法的评价分析。同时还可以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课题指南或规划中选题。
综合以上,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涉及到了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选题过程中,在掌握基本的选题原则以及选题来源范围的基础上,应该更多的联系社会实际,只有这样,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才会更有意义,更加能够促进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做出实际的贡献。
3. 简述教育研究中的定性分析的特点。
【答案】定性分析作为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手段,是最基础的分析方法之一。教育研究中的定性分析,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定性分析注重整体的发展的分析
定性分析目的在于把握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因此必须立足于对研究对象的整体分析,获得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完整的透视。
与定量分析不同,定性分析在内容上是关注事物发展过程以及相互关系,主要是立足于从哲学、心理学、伦 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层次上探讨,从而是整体地、发展地、反思地、综合地把握研究对象质的特性。也只有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发展的整体加以分析,才有可能揭示教育过程各组成部 分之间内在的关系、过程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透过表面深入到内在本质. 说明研究对象变化发展的真正原因。
(2)定性分析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
定性分析是以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的描述性资料而不是量的资料为研究对象。这些资料通常以书面文字或图 片等形式表现,而不是精确的数据形式;是在自然场合,以定性研究的方法,如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得来的 资料,带有很大程度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定性分析的资料来自小的样本以及特殊的个案,而不是随机选择和大 的样本。正由于此,决定了定性分析有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且需要量的资料补充。
(3)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具有一定弹性
在分析程序过程上,定性分析不同于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有一个标准化程序,使用数学方法作出一个量的刻划,用数学语言表示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加以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和判断, 具有逻辑的严静性和可靠性。而定性分析是一个不太严格的研究程序,前一步搜集资料的数量与质量往往决定下 一步应该怎么做,原因是教育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所具有的多样性,使定性分析过程常常变动,有很大灵活性。
(4)定性分析的方法是对搜集资料进行归纳的逻辑分析
归纳分析有个不同于演绎分析的一般程序。演绎分析是先有一个假设,然后搜集能检验假设的资料或事实,将事实与假设加以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果。而归纳分析却是先列出事实材料,将这些资料与事实加以归类,然后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抽象概括出概念和原理。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析途径。定性分析的客观性基于对所研究对象是否有丰富的台乎实际的材料,不仅可以从各个不同的事物经验中找出共同性的联系,而且也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观察事例、典型中找出共同的特点,同时研究事物的特例,找出相异之处及其原因。
(5)定性分析中的主观因素影响及对背景的敏感性
定性分析是一种价值研究,一方面很容易受到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主观因素影响,主体一定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若干差异的存在以及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体验色彩,从而影响分析的客观性。另一方面,教育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又总是与特定的情境相关联,离开这一特定情境,一定的教育现象就不会发生,这就是背景的敏感性。因此定性分析很关注对背景的分析。
4. 简述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答案】与其它研究方法一样,比较研究法同样存在一个基本的实施程序。各国学者对此发表了不同见解。
(1)德国的希克尔和美国乔治•贝雷迪提出比较研究区分为纪实、解释、并列、比较四个阶段:
①纪实一收集整理有关研究对象的资料,客观地描述事实;
②解释——多元地解释所描述的事实的含义;
③并列——将判明了的事实加以整理、并列,揭示其异同,提出比较分析所必需的假说,作出结论。
④比较——通过比较研究,验证所提出的假说,作出结论。
(2)综合各家对于比较研究法步骤的描述,可以看出,运用比较研究,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比较的目的,选定比较主题。这是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其基本含义是:第一,根据研究课题确定比较的内容,限定比较的范围,从而使比较目标明确而集中;第二,按比较主题统一比较标准。比较标准既有可比性又有稳定性。这是比较的依据和基础。
②广泛搜集、整理资料。通过查阅文献、调查、实验等多种方法,尽可能客观地搜集所要研究的教育现象的有关资料。
③对材料的比较分析。这是比较研究的重要环节,从初步分析到深入分析,要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解释、分析和评价。分析时要注意事物间的因果性和全面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