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大学管理学院843管理学原理[专业硕士]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领导力格理论
【答案】领导方格理论是美国行为学家罗伯特·布莱克和简·莫顿倡导的用方格图表示和研究领导方式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领导方式有多种,或者以生产为中心,或者以人为中心,或者以X 理论为依据强调监督,或者以Y 理论为依据强调信任与激励。该理论设计了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人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从而生成了81种不同的领导类型。
2. 组织变革
【答案】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组织的变革应达到动态平衡的目的。一个组织的动态平衡包括的内容有:
①有足够的稳定性,以利于达到组织目前的目标;
②有足够的持续性,以保证组织在目标或方法方面进行有秩序的变革;
③有足够的适应性,以便组织能对外部的机会和要求以及内部的变化条件做出合适的反应; ④有足够的革新性,以便使组织在条件适宜时一能主动地进行变革。
组织变革的具体目标有:
①完善组织结构;
②优化组织管理功能;
③和谐组织的社会心理气氛;
④提高组织效能。
3. 非权力影响力
【答案】非权力影响力区别于权力影响力,它是指以本人的品德、才能、学识等因素为基础而形成的。这种影响力人皆有之。品格、才能、知识和感情在自然影响力的形成中最为重要。
其中,领导者的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它体现在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之中。优秀的品格会给领导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才能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简称。作为领导者,才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这种才能卓越的领导者就会使人们产生敬佩感,从而增加领导者的影响力。对领导者来说,决定自然影响力的才能主要是领导才能。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才能出众的人总是知识丰富的人。知识丰富的领导者,不仅可以提高领导能力,而且还容易与人接近,博得人们的信任,从而提高影响力。对于领导者来说,决定其影响力的首先是专业知识。感情是人
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
4. 闭环
【答案】闭环MRP 是指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除了物料需求计划(MRP )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 ,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MRP 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一个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它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和合同订单外,还必须满足企业生产能力的约束条件。基本MRP 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即闭环MRP 。
5. 管理的人本原理
【答案】管理的人本原理认为,管理活动中人的因素第一,管理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人本原理强调人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它要求管理者在一切管理活动中要十分重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做好人的工作作为管理根本,使管理对象明确组织的整体目标、自己所担负的责任,自觉地并主动地为实现整体目标努力工作。
具体讲,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①员工是组织的主体—尊重人; ②员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依靠人; ③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发展人; ④管理是为人服务的—为了人。
企业在运用人本原理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关心员工个人需要; ②让员工感到受重视; ③要注意增强员工的荣誉感; ④做好对内对外的服务工作。
6. 正强化和负强化
【答案】强化理论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1)正强化。指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正强化的刺激物不仅包含奖金等物质奖励,还包含表扬、提升、改善工作关系等精神奖励。为了使强化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必须注意实施不同的强化方式。有的正强化是连续的、固定的,譬如对每一次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都给予强化,或每隔一固定的时间给予一定数量的强化。尽管这种强化有及时刺激、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对这种正强化有越来越高的期望,或者认为这种正强化是理所当然的。管理者需要不断加强这种正强化,否则其作用会减弱甚至不再起到刺激行为的作用。另一种正强化的方式是间断的、时间和数量都不固定的,管理者根据组织的需要和个人行为在工作中的反映,不定期、不定量实施强化,使每次强化都能起到较大的效果。实践证明,后一种正强化更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2)负强化。指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实际上,不进行正强化也是一种负强化。譬如,过去对某种行为进行正强化,现在组织不再需要这种行为,但基于这种行为并不妨碍组织日标的实现,这时就可以取消正强化,使行为减少或者不再重复出现。负强化还包括减少奖金或罚款、批评、降级等。实施负强化的方式与正强化有所差异,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即对每一次不符合组织的行为都应及时予
以负强化,消除人们的侥幸心理,减少直至消除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二、简答题
7. 比较小同类型控制的优缺点。
【答案】(1)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 值的方法分类的控制
①程序控制
程序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是时间t 的函数。即Z=f(t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管理工作都属于程序控制性质。必须严格按事前规定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活动,以保证整个系统行动的统一。
②跟踪控制
跟踪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数。若先行量为w ,则Z=f(w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税金的交纳,利润、工资、奖金的分配,资金、材料的供应等都属于跟踪控制性质。
③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控制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 值是过去时刻(或时期)已达状态Kt 的函数。即Z 值是通过学习过去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即Z=f(K )。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企业最高领导人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很难进行程序控制或跟踪控制,而必须进行自适应控制。
④最佳控制
最佳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x ,传递因子S 和K 及各种附加参数C ,即Z=maxf (X , S , K , C )或Z=minf (X , S , K , C )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普遍应用了最佳控制原理进行决策和管理。例如用最小费用来控制生产批量,用最低成本来控制生产规模,用最大利润率控制投资,用最短路程控制运输路线等。
(2)目标控制
根据时机、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可以将控制划分为二类:
①预先控制。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杳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
②现场控制。又称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③成果控制。又称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己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成果控制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以及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
8. 你认为大学能引进目标管理的方法吗? 为什么?
【答案】我认为大学教育并不适合引进目标管理的方法。原因解释如下:
(1)目标管理是自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在此以前,追求工作的成果与尊重人一直是所有管理方法难以解决的矛盾。目标管理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