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703专业基础综合之运动生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体质指数
【答案】体质指数(BMI )是体重
它是肥胖诊断标准之一,世界卫生组织
大于定为超重,大于与身高(m )平方的比值,即年制定了亚太地区肥胖的诊断的推荐标准,
将
定为肥胖。
2. 延迟性肌肉酸痛
【答案】延迟性运动酸痛是指在运动后24小时逐渐加剧的肌肉酸痛,不发生在运动期间或运动后即刻。锻炼后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的疼痛基本消失。除酸痛外,还有肌肉僵硬,轻者仅有压疼,重者肌肉肿胀,妨碍活动。任何骨骼肌在激烈运动后均可发生延迟性肌肉酸痛,尤其长距离跑后更易出现。
3. 血红蛋白的氧离作用
【答案】血红蛋白的氧离作用是指血红蛋白中的亚铁
易分离,把氧释放出来,供细胞代谢之需要的现象。
4. 血液循环
【答案】血液循环是指通过心脏的收缩,使血液在血液循环系统内周而复始流动的过程。其功能有:①实现体内的物质运输,包括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②运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③维持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帮助白细胞实现防卫功能。
5. 感觉柱
【答案】感觉柱是指由大脑皮质体表感觉区神经细胞纵向柱状排列而构成的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单位。构成感觉柱的神经细胞垂直走向脑表面,贯穿整个6层,同一柱状结构内的神经元具有同一种功能。传入冲动由第四、二层细胞在柱内垂直扩布,传出冲动由第三、五、六层细胞发出离开大脑皮层。
6. 健康体适能
【答案】健康体适能是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是指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它不仅是机体维护自身健康的基础,而且还是机体保证以最大活力完成日常工作和降低
在氧分压低时(组织内),与氧很
慢性疾病危险因素出现的条件。主要内容包括有氧适能、肌适能、身体成分和柔韧素质。
7. 每分最大通气量
【答案】每分最大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它等于潮气量与每分钟呼吸频率的乘积。正常成年人平静呼吸时,每分钟呼吸频率约为
气量则为
通气量为每分最大通气量。此值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一般在
龄、性别、运动项目和训练水平的影响,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可达一般人的次,潮气体量约为每分通在递増负荷的运动中,每分通气量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其所能达到的最大每分通气量主要受年倍。
8. 允许作用
【答案】激素的允许作用是指有些激素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器官、组织或细胞而产生生理作用,但是它的存在却为另一种激素的生理学效应创造了条件(即对另一激素起支持作用)。如糖皮质激素本身对血管平滑肌没有收缩作用,但可增强儿茶酚胺的血管收缩作用和胰高血糖素的血糖升高作用;孕激素的生物作用需要雌激素的存在。这些都是激素的允许作用的表现
9. 运动性心脏肥大
【答案】运动性心脏肥大是指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使运动员心脏发生明显的增大。运动员心脏肥大是运动心脏的主要形态特征,其肥大程度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通常呈中等程度肥大。
10.条件反射
【答案】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提高了人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简答题
11.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有哪些?
【答案】运动处方是指健身活动者进行身体活动的指导性条款。它是根据参加活动者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况以处方形式确定其活动强度、时间、频率和活动方式,这如同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开出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用量的处方一样,故称运动处方。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因人而异原则
要根据每一个参加锻炼者或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个人身体客观条件及要求的运动处方。
(2)有效的原则
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应使参加锻炼者或病人的功能状态有所改善。
(3)安全的原则
按运动处方运动,应保证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若超出安全的界限,则可能发生危险。在制定和实施运动处方时,应严格遵循各项规定和要求,以确保安全。
(4)全面的原则
运动处方应遵循全面身心健康的原则,在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中,应注意维持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平衡,以达到“全面身心健康”的目的。
12.简述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答案】(1)血浆渗透压的概念
血浆渗透压是指在血浆溶液中,促使水分子透过膜移动的力量,其值约为300mmol/L。
(2)血浆渗透压的形成
渗透压由两部分组成,即: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①由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它80%来自于Na+和Cl -, 是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组成部分。
②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血浆中虽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数量少,所产生的渗透压小,在血浆蛋白中,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其分子数量远多于球蛋白,故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于白蛋白,其次是球蛋白。由于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蛋白是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所在。
(3)血浆渗透压的生理意义
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如果血浆白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将下降,可因组织液回流减少而形成水肿。
13.试述准备活动的生理意义,试举例说明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前准备活动的特点和重点。
【答案】(1)准备活动的生理意义
准备活动是指在正式训练和比赛前为提高身体机能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专门的身体练习。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适度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中枢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协同调控全身各脏器机能活动,增强内分泌腺的活动,以适应机体承受大负荷强度刺激的需要;
②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使体温升高,氧离曲线右移,促进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有利于氧供应增强氧运输系统的功能,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
③体温适度升高,机体代谢水平提高,降低肌肉的黏滞性,增加弹性,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④増强皮肤血流,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体温过高而造成热应激伤害;
⑤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
(2)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前准备活动的特点和重点答案略。
14.老年人最适宜的运动项目有哪些?体育锻炼时应注意哪些生理原则?
【答案】(1)老年人适宜的运动项目
①耐力健身运动项目中的步行、健身跑、游泳、自行车、登山、跳健身舞等。
②在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中,可选择气功、太极拳、太极剑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