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抽样调查
【答案】抽样调查是指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依据调查的结果对全部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以达到对全部研究对象认识的目的的一种调查方法。这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抽样调查方法在新闻领域的运用,主要目的着眼于调查对象的数量,向受众提供科学的数据。它带来的好处是,不仅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说服力,使新闻报道奉为生命的“客观’夕、“真实”的本质特点得到更好的再现,而且给受众对事物的认识在观念上量化,同时又给决策部门提供了决策的可靠依据。
2. 蹲点
【答案】蹲点是新闻采访的一种特殊样式,是指记者较长时间在某个部门或某一单位进行专题采访。在这种调查采访中,记者需要带着当前实际工作中某个具有普遍性或方向性的问题,选准一个有典型意义的“点”,真正“蹲”下来,认真“钻进去”,花上比较长一点的时间,扎扎实实地做调查研究,解剖“麻雀”。
3. 正确的政治观点
【答案】正确的政治观点,是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观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要体现在各种具体问题上。在处理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文化、政治与军事等等各种关系时,既要反对脱离政治的倾向,又要防止空喊政治口号、用政治代替一切的倾向。
4. 专业记者
【答案】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一般是以两种形式出现的,一种是专门的记者,一种是编采合一的记者。新闻单位之所以设这样那样的专业记者,一是为了使各个领域的采访报道都有专人负责,二是有利于记者积累和掌握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培养记者成为报道某一领域的专家。
5. 交叉采访
【答案】交叉采访是指记者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对两条以上的新闻线索进行的采访活动。这种采访的明显特点是时间很紧,采集到的资料很多、头绪也多,常常给人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错觉,因此对记者采访分析能力的要求也就特别高。
6. 缓报
【答案】缓报是指当有些重大突发事件情况一时不明,出于政治考虑而缓一点进行报道。缓报不等于不报,而是弄清情况后再报。缓一点报,表面看慢了点,实际是退一步进两步,争取主动。也有另一种处理办法,先简报,不予评论,待弄清情况后再详报,再评论。缓报是属于报道的策略问题。
7. 特约记者
【答案】特约记者是指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予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由于特约记者在该新闻单位里没有编制,所以不领取该新闻单位的工资(稿费除外),他们通常还在原单位领工资。
8. 记者招待会采访
【答案】记者招待会,通常有一位主持者(也称新闻发言人,有时也会带上几位助手)在会上先发布某项(或某几项)新闻信息,然后回答众多的记者的提问。有的只发布信息,不接受记者提问。有的主持者先不发表讲话,直接由记者提问。在记者招待会上,记者的提问,有的是事先提出问题,让主持者准备好来回答的,但更多的是即席提问。记者招待会采访的运作要求有:①会前要摸清意图,以便考虑是否出席,并且做好对有关间题的研究和准备; ②提问要开门见山,要讲究“质量”; ③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参加记者招待会的记者除了要会问、会听之外,还要注意会观察,会记录。
9. 新闻发布会
【答案】新闻发布会(NewsReleaseConference ),是各种机构向新闻界发布新闻或介绍情况的一种方式。由各单位新闻发言人主持,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我国的政府机关和团体,从1983年开始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发布会由新闻发言人首先发言,然后回答记者提问。遇有重要外宾访问或举行大型国际会议,接待或举办单位以及有关国家驻所在国的使馆也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会谈内容或会议情况。
10.提问
【答案】提问,是指记者通过发问和寻求答案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提问质量的优劣、水准的高下,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与写作整体活动的成败。好的提问,或如刀锋剑刃直剖事实真相,或如山泉指路展露采访对象心扉; 而失败的提问,则可能导致记者空手而归,甚至断了与采访对象进行再沟通的路。提问的主要技能与方法可分为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三种形式,还可以分为开放式提问和闭合式提问两类。提问时要注意做到简洁、具体、深刻、间接、自然、节制。
11.公开采访
【答案】公开采访是一种显性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一定的采访任务而亮明身份和意图的一
种采访方式。记者在找到被采访对象之后,出示证件或名片,公开记者身份,说明采访意图,寻求对方的支持与合作,这是记者最常用的采访方法。
12.新经验
【答案】新经验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碰到新的矛盾,不断探索解决新矛盾的途径、解决新矛盾的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实践的总结。经验是人类的创造,实践的总结。经验作为精神财富,一旦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所掌握,便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社会前进。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任务,传播新经验应该是记者报道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简答题
13.当前新闻采访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应当怎样改正?
【答案】当前新闻采访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是新闻采访研究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采访思想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的思想认识上,必须牢固地树立起真实是新闻生命的观点,把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当作自己进行采访活动的第一准则。一些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忽视确立实事求是的原则,以至在采访中“先入为主,形而上学”,有些甚至进行“个人宣泄”,造成新闻失实,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
(2)采访作风的问题
一些记者在工作中采访作风不深入,粗枝大叶,浅尝辄止,人云亦云,偏听偏信,使新闻报道失实。同时,贪图安逸、追求享受,不愿花大力气采访,不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都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新闻采访工作的大敌。
(3)采访方法的问题
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需要正确的采访方法。有的记者搞大兵团作战,在采访过程中,由各级领导层层陪同,忽略一些必要的环节,往往造成“一叶障目”的错误,以至于不能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贯彻到工作中去。
(4)采访体制的问题
要有效地根除采访中存在的问题,还得在体制上下功夫,建立有效的监督系统,正确处理好记者与编辑的关系。由于采访体制上的漏洞,现实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人情稿、关系稿等,有偿新闻的现象也是屡禁不止。
14.请谈谈记者在采访报道中怎样抓好新事物。
【答案】(1)要善于发现新事物
善于发现新事物,是抓好新事物报道的前提。尽管社会主义的新事物是层出不穷的,但要发现它,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发现新事物,记者要有对新事物的敏感。要有这种敏感,一要靠马克思主义水平; 二要靠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深刻理解; 三要靠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关心实际工作。这三条缺一不可,没有这三条,即使新事物出现在你眼前,你也会视而不见,擦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