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结合本章有关内容,收集相关资料,对比分析美、日、德现代公司产权结构、治理结构的异同。

【答案】法人治理结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公司制企业都必须建立的一种比较规范的企业领导制度,其基本构成是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法人治理结构,便是这些机构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化表现。

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治制体系、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过程的差异、企业的股权结构不尽相同,因此在法人治理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所发挥的作用大小和重要性也有所不同。因此形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同类型。一般来讲,大致分为下面三种类型: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模式,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模式,三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模式。

(1)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典型的市场导向型体制,有非常发达的金融市场,公司股权广泛分散,公司控制权市场十分活跃。

美、英等国家的产权结构特点是:

①产权结构分散化;

②在法人持有的股份中,以金融机构持股为主,非金融事业公司的持股比重很小;

③在金融机构持股中,以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的股份比重为主,银行持有的股份比重很小。在持股结构上,美国限制法人之间相互持股。即使有,也只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单向持股,所以美国个人持股比例较高,股权结构分散。

英、美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全是按照当代股份制企业理念而设计,尤其是美国,属于正统的法人治理结构模式。股东大会是最高的决策机构,它选举代表组成董事会行使决策权,董事会聘任总经理行使日常经营管理权,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若经营不善,股东们会向董事会施压,通过“用手投票”来罢免总经理,也可以通过“用脚投票”来撤资,重新选择投资对象。这主要是美国有一个发达且完善证券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

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与其他各国的区别主要在于美国公司一般不设监事会,而是由董事会去履行监督职责。作为公司资产控制权的所有者,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往往具有重要地位,兼有决策和监督的双重职能。

(2)日本模式

相比较而言,在亚洲模式的代表一一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典型的网络导向型体制。公司的股权比较集中,控制企业股权的主要是法人、金融机构和公司。银行在融资和公司监控方面有实质性的参与。

日本的产权结构模式可称内部控制模式。这种控制模式的产权结构的特点是:

①产权结构法人化,即法人股份在公司总股本总额中占较大比重。

②在法人持股中,以金融机构持股为主,其中又以银行持股为主。

③一般实业公司之间的相互持股现象比较突出。

在日本,对公司经营者进行监督的约束的力量主要来自公司外部的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交叉持股的持股公司,一个企业集团内的企业相互控制; 二是来自银行的监督。在公司正常运转时,银行一般不干预公司的事务,但是当公司绩效变差时,银行会对企业的流动资金密切关注,并通知相关企业采取对策。如果公司绩效继续恶化,银行就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来变换经理人员,在必要时,银行业向企业派驻董事、监事等代表。银行是日本企业行为的主要监督者。

由于公司股权结构相对集中,而且相对稳定,因而,股票市场的波动对经理层造成的压力相对弱化。如果说美国的竞争性职业经理人市场对经理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的话,日本公司更重视通过晋级制从企业内部培养和提拔核心管理人员,并且日本公司的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薪金与普通雇员的薪金差距比美国公司要小得多。

(3)德国模式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大陆模式主要是以德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模式为代表。德国模式建立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制之上,不依赖资本市场和外部投资者,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但提供融资,而且控制公司的监事会,凭借内部信息优势,发挥实际的控制作用。这种体制同日本模式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有利于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长期发展。

德国公司治理结构也可以称作共同主导型模式,是指在公司运营时,股东、董事会阶层和职工共同决定公司重大政策、日标和战略的企业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双重委员会制度,即有监察委员会(监事会,相当于美、日的董事会)和管理理事会(理事会,相当于美、日的高级管理部门或执行委员会)。监事会成员不能充当董事会成员,不得参与公司的实际管理。

德国公司治理结构特点:①股权集中程度较高,银行参与公司治理。在德国,公司最大的股东多是机构组织,所有权集中程度比较高。公司交叉持股比较普遍,权威部门对持股的管理也比较高。德国的银行则是全能银行,可以持有工商企业股票。另外,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性质也使银行成为一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②以“监事会”之名行使董事会职能,以“董事会”之名行使经理人员职能。在德国公司中,股东大会是公司权力机构,监事会是公司股东,职工利益的代表机构和决策机构,相当于日、美等国家的董事会。

③职工参与决定制。在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职工通过选举职工代表参与监事会和职工委员会来实现其参与企业管理的“共同决定权”。

2. 如何理解工资的木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答案】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是因为:

(1)首先,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时才

是劳动。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而劳动的实现则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则可以成为商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工人在出卖劳动力时,实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同时让渡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让渡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

(2)其次,劳动不能成为商品,原因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3)再次,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 ①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关系看,劳动力的买卖和其他商品的买卖一样,买者付出货币,卖者付出一种和货币不同的商品,人们所注意到的只是商品交换应遵循的对等原则,至于买卖的这个商品是劳动还是劳动力,一般人是不会去深究的。

②从工资的支付形式来看,资本家通常是在工人劳动以后才支付工资的,这也使得工资被看作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③从工人的立场看,劳动是工人谋取生活资料的手段,所以工人很容易把他出卖劳动力所得的工资看成是劳动所得。

④从资本家的立场看,他总希望以尽量少的货币换取尽量多的劳动,以便取得利润。实际上,这个利润是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额。但是,由于这个差额表现为资本家购买商品和销售商品的差价,因而资本家就把低价购买和高价出卖看作是利润的源泉,把工资说成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⑤从工资的实际运动来看,‘是工人为资本家劳动的时间越长,所得工资也就越多; 二是劳动熟练程度不同的工人得到的工资不同,这也容易使人们误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4)最后,由于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消灭了工作日划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劳动分为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痕迹,全部劳动表现为必要劳动或有酬劳动,因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3. 为什么要实行自主创新?

【答案】(1)自主创新及作用

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创新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在一定条件下一国可以通过引进科学技术来提高自己的科技力量,但是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永远不可能通过引进获得。没有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仅靠较低技术的产业基础也无法成为经济强国,靠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成不了贸易强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