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命题设计之艺术设计概论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数字化生存
【答案】美国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把信息时代称之为“数字化时代”“比特时代”,他指出,人类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是一种“数字化生存”。将越来越不需要仰赖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也就是说“工作和生活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地点”。数字化的科学技术将改变一切,创造一切,甚至连艺术的表现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已进入了一个艺术表现方式得以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
2. 陶与瓷
【答案】陶器的制作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利用火将一种物质改编成另一种物质的伟大创举,以陶器的生产为标志,人类己结束了上百年的狩猎生活而开始农耕和定居。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
(1)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造温度比“瓷”要低,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
(2)瓷器的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比粘土要多得多的长石、硅、铝等成分,烧造温度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3)在产业分类中,在陶与瓷之间还有一种“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如紫砂器等。 广义上属于陶器的还有紫砂器,其创烧于宋代,明清时期是发展的盛期,是中国茶文化的产物。
3. 人性化设计
【答案】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生理结构、心理结构、心理情况、思维等方式,在原有设计的基本功能和性能基础上,对建筑和展品进行优化,使观众更加方便、舒适。人性化设计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人性化设计是在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科学与艺术、技术与人性的结合,科学技术给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而艺术和人性使设计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其表达方式在于以有形的物质态反映和承载无形的精神态,可以通过设计的形式要素(如造型、色彩、装饰、材料等)的变化,引发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或通过在设计物功能的开发和挖掘中渗透人类伦理道德思想使人感到亲切温馨,或借助十语言词汇的妙用为设计物品命名,以名诱人。
4. 内容与形式
【答案】(1)内容
在艺术中为了分析研究,人们一般把艺术作品所描写的客观的现实生活和艺术家对这些生活的认识、评价作为艺术作品的内容。
(2)形式
题材和主题作为构成艺术作品的基本因素,把用来表现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的总和作为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艺术语言成为艺术作品的形式要素。
5. 设计师的职业化
【答案】设计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是现代设计的产物。设计师职业化是设计成为一种专业或专门的行业之后才出现的。职业设计师的出现,标志着设计发展已进入职业化、专门化的新阶段。1919年,美国人西奈尔开设职业设计一事务所,首次使用“工业设计”一词,意味着设计这一行业开始确立和发展起来。当时从事“工业设计的职业设计师有两种类型:一是驻厂设计师,他们受雇于企业、工厂; 另一类是“自由设计师”,这些设计师自己成立设计公司或设计事务所,接受企业的委托从事各种设计工作。
6. 设计师的社会意识
【答案】设计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工作,设计师是为社会大众从事设计的,因此设计师的设计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的艺术表现,而是为了使用产品或服务的大众,这实际上是社会赋予的规定性。因此,设计师职责的本质内涵就决定了设计师所具备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是一种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协作意识。设计师的职责在于服务大众、创造优良的符合社会和大众需要的产品,自觉地将大众的需求物化到自己的设计之中,应当以真善美的创造作为自己的根本职责。
7. 需要
【答案】需要是指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的状态。需要一般具有对象性、阶段性、社会制约性和独特性特征。人类个体需要的产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生理状态、情境和认知水平。根据不同标准,需要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
8. 釉下彩
【答案】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义称“窑彩”。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装饰瓷器。
二、简答题
9. 简答米斯·凡德罗MiesvanderRohe 的设计成就。
【答案】米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大师之一,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并对后世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米斯·凡德罗的设计成就主要有:
(1)“流动空间”概念的提出
流动空间是围绕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等要素流动而建立起来的空间,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流线和快速交通流线为支撑,创造一种有用的、反复的、可程式化的动态运动流动空间通过节点将流向不同的各种流动相互连接起来,节点之间微妙异同实现流动循环。
“流动空间”这一概念体现在巴塞罗纳展览馆一一德国馆的设计中。该馆建于1928~1929年,长约130英尺,最宽边为60英尺,有一个主厅和二开间附属用房组成,二者之间由一条纵向的大理石墙面联系成整体。主厅承重结构为八根十字形截面的钢柱。大理石墙和玻璃隔段都不承重。它们只是作为空间划分的手段,有的独立布置,有的从室内伸到屋顶以外,形成了似分似隔,似封闭似开敞的流动空间印象。
(2)提出了“少即是多”的名言,提倡纯净、简洁建筑表现
米斯·凡德罗认为“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建筑取决于它所处的时代,并逐步表现出它的形式。”1950年建成的范斯沃斯住宅坐落在距芝加哥47英里的普兰诺,在福克斯河的岸边。房子四周是一片平坦的牧野,夹杂着一丛丛茂密的树林,旁边还有小河流过。整幢住宅是一个架空的四边透明的玻璃盒子,像水晶一般纯净。外部的钢结构都漆成白色,与周围的树木草坪相映成趣,实乃点睛之笔。整个建筑视野开阔,置身室内就像大自然之中。建筑外观也简洁明净,高雅别致。
(3)“巴塞罗那椅”的问世
巴塞罗那椅是米斯·凡德罗在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上,为了欢迎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而设亡卜同著名的德国馆相协调。这件体量超大的椅子也明确显示出高贵而庄重的身份。“巴塞罗那椅”突出地运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乎全部基本特征,简单、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和减少主义的形式,使米斯. 凡德洛在艺术设计领域一举成名。
10.简述当代西方设计思潮。
【答案】当代西方设计思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符号学理论。符号学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际都离不开符号,人的意识过程就是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是对符号的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也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即人类的意识领域是符号的世界。
(2)结构主义。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日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
(3)解构方法。按照解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并且分别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过程被解构主义理论家称为解码。
(4)混沌理论。混沌理论认为,人类才刚刚开始理解自然的复杂性,自然现象及其事件的连锁反应尚未被人类完全察觉。
(5)绿色设计。绿色设计起源于旨在保护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运动,虽然它迄今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却已成为当代西方设计发展的重要新趋向。
(6)信息技术。对于设计学而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两大领域的发展,己经改变了20世纪以来设计的过程和产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