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系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朴学以明清为盛,成就超越古人,尤以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辉煌,形成所谓“_____”。

【答案】乾嘉学派

【解析】理学在清代走向衰微,儒家学者因思想和社会的变迁又归向经学,注重的训话和考据之学简称“朴学”。朴学以清代为盛,尤以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辉煌,形成“乾嘉学派”。

2. 史书按照运用的体裁来分分为_____。

【答案】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

【解析】史学类别可以有两种分法:以其运用的体裁来看,史书可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三大类; 以其记述的内容来看,又可分为“正史”、“实录”、“制度史”、“杂史”和“传记”等类。

3. 《二国演义》中的二个突出人物被称为“三奇”“三绝”,其中“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是_____。

【答案】关羽

【解析】《三国演义》“三绝”:奸绝:曹操; 智绝:诸葛亮; 义绝:关羽。“三奇”是说诸葛亮是相中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中“古今来贤

4. 南洪北孔是指_____。

【答案】洪异、孔尚任

【解析】洪异和孔尚任是清初杰出的戏剧家,世称“南洪北孔”。洪异的代表作是《长生殿》,孔尚任的代表作是《桃花扇》。

5. 瓷都景德镇的传统彩绘有釉下青花、釉里红、_____、粉彩等。

【答案】釉上古彩

【解析】景德镇瓷器中最有代表性的瓷种是传统彩绘装饰釉下青花、釉里红、釉上古彩和粉彩。

二、名词解释

6. 南北宗论

【答案】南北宗论是晚明士大夫文人画家董其昌以禅宗南北两个宗派来比喻山水画的不同风格的理论。他按绘画创作方法和画家出身把山水画作南、北分野,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视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为北宗。他将王维和李思训分别定位南北两派的祖师,荆、关、董、巨、米家父子至元四家为南宗; 赵伯驹、赵伯啸和李、刘、马、夏为北宗。董其昌极力推崇南宗为画家正统,贬斥北宗为行画家。“南北宗论”在绘画中尚率真:轻工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墨:轻丘壑,尊变化,默刻画。在理论上董其昌加推崇南山水,使他进一步提纯了“南宗”山水画绘画语言,即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不再仅仅作为营造u 像的手段,而是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目的。其结果便是使笔墨的组合成为圈面的中心,由此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画面结构。

7. 四合院

【答案】四合院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在汉族、纳西族、白族广泛流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部分流行,它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四合院的特点主要有:①院落四面均有墙壁,墙壁没有窗子,仅有大门与外面相通,一家之活动,均在院墙之内,与外面不相沟通,是封闭观念的符号; ②房屋布局与家庭成员的住房安排有严格的规定,是家长制的符号; ③专门设有堂屋,是中国人伦理的符号; ④四方房屋之下皆有檐下回廊,檐下回廊和天井成为各房成员交融感情的场所,是融汇亲缘感情、增强内聚倾向的符号。

8. 六礼

【答案】“六礼”是中国古代青年男女从择偶到正式结婚这期间需进行的六个程序。“六礼”即: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其中的“冠”,为“成年礼”; 没到成年,没举行过“成年礼”,就结婚,那就是“非礼”。《礼记·昏义》、《唐律》和《明律》,规定“婚”的程序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亲迎,即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

三、简答题

9. 何谓禅宗? 它的流传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答案】(1)禅宗的内涵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宗派之一,是佛教中国化的最典型的产物。

①禅是禅那的简称,本义是思想修养、静虑定心,本为佛教的一种修炼方法。传入中国以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宗派,产生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修行体系。禅的意义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这称为作禅。它的特点就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主张我心即佛,识心见性,以心传心,因而不用背诵经卷,只要坐禅修行即可。

②禅宗谱系上以印度人菩提达摩为初祖,以历代传承的袭装和法钵为信物。后来禅宗分裂为南禅和北禅,其后,北禅衰落,南禅兴盛,成为禅宗主流。后来南禅分为五家七宗,流传广泛。

(2)禅宗的流传对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

①哲学史方面

禅宗把佛教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成主观唯心主义,儒道佛三家互相吸收,互相影响。

②文学方面

历代描写禅宗的诗文不计其数,禅宗宣扬心性,使文学界形成一种清淡悠远的艺术流派,在文论史上主张以禅论诗,讲求诗歌创作要“物象超然”、“意境空蒙”,在文学史上也出现了不少侍僧。

③艺术方面

禅宗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的绘画和雕塑。佛教传入中国,印度以及西域的石窟艺术也跟着传入。至于壁画,自佛教传入以后,以佛教为内容的宗教壁画大大发达起来,出现了像吴道子等著名的宗教画家。在表现手法上,释迈牟尼在印度的修行生活,加入了中国传统的亭台楼阁,使中国人在感觉上更为接近和亲切。

④语言词汇方面佛教的传播及其中国化,使佛语、佛典、佛渴大量渗入社会生活,并失去了佛教含义而具有了社会含义,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俗语、谚语和惯用语。总之,作为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的禅宗,以其独特的魅力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意义深远。

10.印度佛教如何演变为中国佛教? 标志性的现象是什么?

【答案】(1)印度佛教演变为中国佛教

佛教是由释逝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到前5世纪在古印度境内创立的。

①大概在西汉末年或两汉之间传入我国。

②它初入中国时,人们只是把它当作一种神灵来祟拜,跟神化了的黄帝、老子一样,在朝廷和一些王公贵族的家里供奉,民间还没有什么人信仰。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有了突出的发展。佛经翻译的规模明显扩大。弘传活动进一步兴盛,出现了比较大的佛教活动中心。大量营造佛寺僧舍,建造石像石窟。西行求法活动成风。在思想信仰方面,己不满足于前一时期只求一般地解脱痛苦,而是祈求往生弥勒净土(极乐世界)。这种信仰迷惑了喜多出于苦难中的人们,信仰目标的转变也说明佛教竭力适应中国的环境,以开拓之间的传播市场。

④在隋唐两代,佛教发展达到了高潮,并逐渐演变为中国佛教。在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都采取极为宽容和大力提倡的同时,佛教本身也极力向民间渗透,在教义和礼仪力一面努力适应中国民众的需要。

(2)标志性的现象

①佛学大盛。唐代的佛经翻译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超越前代而达到最高成就。

②寺产丰肥。由于国家政策支持和官僚地主布施,隋唐时的寺庙拥有大批田产,形成强大的寺院经济。

③宗派林立。隋唐时代,某些大寺院为了维持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为了吸引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