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中含有地黄、麦冬、五味子的方剂是() 大定风珠。 镇肝息风汤。 羚角钩藤汤。 川芎茶调散。 消风散。
患者女,15岁,海南琼海人,学生,因“发热、畏寒6d,腹痛、腹泻2d,皮疹1d”于8月23日来诊。患者6d前突起发热,体温39℃,伴畏寒、头痛、肌肉痛;2d前出现腹痛、腹泻,水样粪,4次/d。在外院就诊服用过“解热镇痛药”,1d前出现全身皮疹,并排黑粪2次,量约100g。患者居住环境较差,鼠、蚊较多。入院次日体温下降,但头痛、腹痛持续,且出现出冷汗、心悸,尿量减少伴嗜睡、烦躁不安。查体:嗜睡、轻度烦躁,能合作;颜面潮红,结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四肢皮肤湿冷,四肢、躯干见数量较多,大头针帽大小、压之不退色暗红色斑丘疹,下肢皮肤可见散在分布的淤点、淤斑,注射部位淤斑尤为明显。实验室检查:血WBC10.2×109/L,N0.80,PLT18×109/L;ALT270U/L,AST180U/L,TBil62.3μmmol/L;BUN6.7mmol/L。对诊断有意义的是() A.海南人。 女性。 年龄。 腹痛、黑粪。 居住环境蚊子较多。 四肢皮肤湿冷。 排4次水样粪。 嗜睡、轻度烦躁。
患儿女,8岁,自幼多尿、烦渴、多饮,近1~2年常诉腿痛。血Na+132mmol/L,K+2.9mmol/L,Cl-116mmol/L。Ca+1.8mmol/L。血气分析:pH7.22,HCO311.8mmol/L,SBE-8mmol/L。尿pH6.5,镜检(﹣)。B超示双肾髓质区可见强回声团。哪一项是本病致病的关键() A.血钾降低。 肾小管泌氢障碍。 NH4产生不减少。 当负荷时,HCO3排出量明显增加。 肾小管重吸收HCO3障碍。
利水渗湿药中,能用治湿疹、湿疮的药物是()。 滑石。 萹蓄。 地肤子。 茵陈。 茯苓。
具有凉肝息风、增液舒筋作用的方剂是() 半夏白术天麻汤。 镇肝息风汤。 大定风珠。 天麻钩藤饮。 羚角钩藤汤。
胸腔镜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的作用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