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05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速动比率
【答案】速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和存货之差与流动负债之比。该比率是衡量企业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当企业有大量存货且这些存货周转率低时,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精确地反映客观情况。速动比率的高低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强弱,它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并且比流动比率反映得更加直观可信。如果流动比率较高,但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却很低,则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仍然不高。
2. 雇员援助计划
【答案】雇员援助计划是指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又称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全员心理管理技术。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EAP 不仅仅是员工的一种福利,同时也是对管理层提供的福利。因为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员工心理援助专家可以为员工和企业提供战略性的心理咨询、确认并解决问题,以创造一个有效、健康的工作环境。通过对员工的辅导,对组织环境的分析,帮助HR 处理员工关系的死角,削除可能影响员工绩效的各方面因素,进而增加组织的凝聚力,提升公司形象。帮助识别员工所关心的问题,井且给予解答,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表现,同时影响到整个组织机构业绩目标的实现。
3.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个人发动和维持其行为,使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产生动机的原因有以下两个:①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②刺激,包括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
4. 管理的领导职能
【答案】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管理者在执行领导职能时,一方面要调动组织成员的潜能,使之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另一方面要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使组织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协调统一。其具体途径包括:激励下属、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之间以及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冲突,等等。
5. 企业制度
【答案】企业制度是规定或调节企业内部不同参与者之间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或标准的总和。企业制度在为经营活动的组织提供基本规则和框架时,表现出月种基本功能:①导向功能,指企朴制度指导企湘经营方向的选择、引导稀缺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功能; ②激励功能; 指企业制度诱导各类参与者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贡献的功能; ③协调功能,指通过制度安排,使各类参与者在企业经营的不同时空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使他们提供的不同贡献形成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合力的功能。
6. 制造资源计划
【答案】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II )是指把销售、采购、生产、财务、工程技术、信息等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起来的系统。MRPI 工最大的成就在于把企业经营的主要信息进行集成,在企业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原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在考虑企业实际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以最小的库存保证生产计划的完成,同时对生产成本的加以管理。实现企业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2)MRP-II 是对制造业企业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的一整套方法。它是一个围绕企业的基本经营目标,以生产计划为主线,对企业制造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的计划和控制,使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流动畅通的动态反馈系统。可以简单理解为在闭环MRP 的基础上,集成财务管理功能。
(3)需求量、提前期与加工能力是MRP-II 制订计划的主要依据。而在市场形势复杂多变,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的情况下,MRP-II 对需求与能力的变更,特别是计划期内的变动适应性差,需要较大的库存量来吸收需求与能力的波动。
7. 管理控制
【答案】作为管理职能之一的管理控制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订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各级主管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的过程; 或者根据组织环境的变化和发展需要,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定新的计划,调整管理工作的活动过程。
8. 绩效评估
【答案】绩效评估又称绩效考核、绩效评价等,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用过去制定的标准与员工的工作绩效记录进行比较并及时将绩效评估结果反馈给员工,可以起到有效的检测及控制作用。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评估的作用体现在:①为最佳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②为组织发展提供犷重要的支持; ③为员工提供了一面有益的“镜子”; ④为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 ⑤为员工潜能的评价以及相关人事调整提供了依据。
二、选择题
9. 控制就是事情按计划进行。为此就需要在企业中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随时监控是否存在偏差。在发现偏差后,有人提倡“消灭偏差’,,对于这种提法你如何看待? ( )
A. 这种提法是正确的,只有消灭了偏差才能确保计划的顺利实现
B. 这种提法是错误的,如果要完全消灭偏差成本太高了
C. 这种提法是错误的,应该允许偏差存在,只有超出预定范围的偏差才进行纠偏
D. 以上提法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纠正偏差,不仅在实施对象上可以进行选择,而且对同一对象的纠偏也可采取多种不同的措施。所有这此措施,其实施条件和效果的经济性都要优于不采取任何行动、使偏差任其发展可能给织织造成的损失,有时最好的方案也许是不采取任何行动,如果行动的费用超过偏差带来的损失的话。这是纠偏方案选择过程中的第一重优化。第二重优化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种经济可行方案的比较,投出其中追加投入最少、解决偏差效果最好的方案来组织实施。
10.如果组织面对的是垄断程度较高的市场,那么下列通常不是其决策重点的是( )。
A. 如何改善生产条件
B. 如何完善营销网络
C. 如何扩大生产规模
D. 如何降低生产成本
【答案】B
【解析】如果组织面对的是垄断程度较高的市场,则其决策重点通常在于:①如何改善生产条件; ②如何扩大生产规模:③如何降低生产成本等。
11.越是高层管理者,在决策中所起的作用越大,越应该具有较强的( )。
A. 技术技能
B. 业务技能
C. 人际技能
D. 概念技能
【答案】D
【解析】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作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
12.从发生的时间顺序看,下列四种管理职能的排列方式,哪一种更符合逻辑? ( )
A. 计划、控制、组织、领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