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8教育技术学基础[专业硕士]之教育技术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信息技术

【答案】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

2.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答案】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传统合作学习的延伸和发展。它代表了两种趋势的汇合点,即普遍渗透于社会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汇合。

3.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答案】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主讲教师既有两院院士,也有国家级教学名师。

4. 活动理论

【答案】活动理论是研究在特定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行为活动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人类行为活动是人与形成社会和物理环境的事物以及社会和物理环境所造就的事物之间的双向交互的过程。人的意识与行为是辩证的统一体,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发展与人的外部行为活动是辩证统一的。

5. 虚拟学习社区

【答案】虚拟学习社区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技术的新型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支撑平台; 同时虚拟学习社区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

6. 认知策略

【答案】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指学生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过的内容,

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以及如何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知识方面的策略。队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7. 信度

【答案】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系统误差对信度没什么影响,因为系统误差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影响测量值的,因此不会造成不一致性。反之,随机误差可能导致不一致性,从而降低信度。

8. 先行组织者

【答案】先行组织者是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他在教学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二、简答题

9. 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五个基本特征。

【答案】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作教学设计,其根本日的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系统,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学系统设计是一套程序化的步骤,不同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包含的步骤会有所不同,但一般教学系统设计模式都包括一些基本的要素。这些要素构成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特征,具体如下:

(1)学习需要分析

制定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学习完以后能够做什么。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可以来自很多方面,比如、根据一些已有的日标、需求评估的结果、实践证明学生有学习难度的内容、实际工作的需要分析结果或者其他对教学的新需求。

(2)学习内容分析

确定教学目标以后,就要分析学生如何才能够逐步达到这些目标,确定学生的先决技能,也就是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才能进行学习。可以用图表的方式来表示这个分析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技能、态度之间的关系。

(3)学习者分析进行内容分析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当前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水平,以及学生学习风格等特征,确定教学的起点。

(4)学习目标的阐明

基于教学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后,就可以陈述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将描述学生通过教学以后,在何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学习行为标准。

(5)教学策略的制定

基于前几个步骤,接下来就可由制定达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教学实施的策略,包括教学前、信

息呈现、联系和反馈、测试、教学结束后等欢快的策略。教学策略应当以当前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研究成果、教学媒体特征、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征为依据。

10.你认为应当怎么做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层次整合? 深、浅层次整合的主要区别又在哪里?

【答案】(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绝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既然是变革,就必须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

(2)要紧紧围绕“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来进行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变革教学结构,建构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3)要运用“教学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通过相关的教学模式来实现。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来实现“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其关键是教学设计。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是最好的选择。

(4)要努力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这是实施“整合”的先决条件。教学结构变革的实现,有赖于信息化教学环境,而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核心内容则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通常有四种类型:多媒体素材类; 多媒体课件类; 网络课程类; 信息化学习工具类。

(5)要结合不同学科特点探索能支持新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的类型是分层次的,多种多样的。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也不例外。从最高层次考虑,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只有两种,即按照所涉及教学阶段来划分的“课内整合模式”和“课外整合模式”两种。

11.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答案】远程教育的发展按照使用的技术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函授式教学阶段

指利用邮政系统传递文字教学材料,学生与教师分离化,异地学习,学生以自学为主,有条件的地方配以当地教师的不定期辅导。这种方式传播手段虽然不先进,但在多数不发达国家或地区依然使用。

(2)视听媒体阶段

指利用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播送制作好的视听教育节目,学习者在异地实时接收节目。这种教学模式普及面广,凡普及广播、电视的地方均可采用,且学习者的费用低。缺点是交互性差,学习者不能按自己的需要选择时间,此外视听媒体教学材料的制作成本较高。

(3)现代远程教育阶段

指利用卫星电视、电信和计算机三大网络资源开展的远程教育,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的。优点是具有交互性,真正实现超越时空,教学资源丰富,开放灵活,以学生为主。但这类远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