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病学(医学高级)题库>第十五节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题库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性,28岁,已婚,因持续发热17天,于1995年9月17日急症入院。
患者于9月1日开始突起畏寒,发热,体温38.5℃,自认为“感冒”,未经特殊治疗,3天后体温上升至39℃,感全身不适,到当地医院就诊,外周血白细胞7×109/L,中性粒细胞0.62,嗜酸性粒细胞0.02,淋巴细胞0.35,经青、链霉素治疗无效于9月5日再去医院就诊疑为“伤寒”,抽血作肥达反应结果“H”1:80,“O”1:40,“A”1:40,“B”(-),血常规检查:白细胞6.7×109/L,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35,改用氯霉素治疗无效。因体温持续不退,全身酸痛,当地医院加用地塞米松10mg/d,静脉滴注,2天后体温下降,9月9日又开始发热,体温达39.5℃,伴有腹胀,右下腹压痛,加用庆大霉素16万U/天,共用3天,12日又退热回家,15日起又发热,食欲不振,腹胀,再次加用地塞米松20mg/d静滴。17日晨大便呈暗红色,并感头晕,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即以发热待查收住院治疗。既往体健,家中无类似患者。

下列关于“膀胱结核”的影像表现,错误的是() ["A.膀胱壁线样钙化","B.病变早期,平片、造影价值有限","C.初段尿发现抗酸杆菌,均可诊断本病","D.对膀胱周围结核性病变,CT价值高","E.临床常有肾脏、输尿管结核相应表现"] 下列关于“慢性膀胱炎”的影像表现,错误的是() ["A.膀胱体积缩小、表面不平","B.逆行造影可有“膀胱-输尿管返流”","C.全膀胱弥漫分布小憩室","D.CT增强扫描,膀胱壁明显强化","E.可合并膀胱结石"] 患者,女性,28岁,已婚,因持续发热17天,于1995年9月17日急症入院。 患者于9月1日开始突起畏寒,发热,体温38.5℃,自认为“感冒”,未经特殊治疗,3天后体温上升至39℃,感全身不适,到当地医院就诊,外周血白细胞7×109/L,中性粒细胞0.62,嗜酸性粒细胞0.02,淋巴细胞0.35,经青、链霉素治疗无效于9月5日再去医院就诊疑为“伤寒”,抽血作肥达反应结果“H”1:80,“O”1:40,“A”1:40,“B”(-),血常规检查:白细胞6.7×109/L,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35,改用氯霉素治疗无效。因体温持续不退,全身酸痛,当地医院加用地塞米松10mg/d,静脉滴注,2天后体温下降,9月9日又开始发热,体温达39.5℃,伴有腹胀,右下腹压痛,加用庆大霉素16万U/天,共用3天,12日又退热回家,15日起又发热,食欲不振,腹胀,再次加用地塞米松20mg/d静滴。17日晨大便呈暗红色,并感头晕,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即以发热待查收住院治疗。既往体健,家中无类似患者。 在腹部正位片发现右上腹部一圆形致密影,进一步检查方法为() ["A.静脉尿路造影检查","B.B超检查","C.腹部侧位片检查","D.CT检查","E.磁共振检查"] 男,70岁,高热,表情淡漠腹胀,便秘,相对缓脉,发病第10天,于胸腹等处淡红色小斑丘疹,压之褪色,肥达反应O抗体效价1:100。喹诺酮类抗菌药主要抑制() ["A.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B.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C.细菌RNA多聚酶","D.细胞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E.细菌DNA螺旋酶"]

患者,女性,28岁,已婚,因持续发热17天,于1995年9月17日急症入院。
患者于9月1日开始突起畏寒,发热,体温38.5℃,自认为“感冒”,未经特殊治疗,3天后体温上升至39℃,感全身不适,到当地医院就诊,外周血白细胞7×109/L,中性粒细胞0.62,嗜酸性粒细胞0.02,淋巴细胞0.35,经青、链霉素治疗无效于9月5日再去医院就诊疑为“伤寒”,抽血作肥达反应结果“H”1:80,“O”1:40,“A”1:40,“B”(-),血常规检查:白细胞6.7×109/L,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35,改用氯霉素治疗无效。因体温持续不退,全身酸痛,当地医院加用地塞米松10mg/d,静脉滴注,2天后体温下降,9月9日又开始发热,体温达39.5℃,伴有腹胀,右下腹压痛,加用庆大霉素16万U/天,共用3天,12日又退热回家,15日起又发热,食欲不振,腹胀,再次加用地塞米松20mg/d静滴。17日晨大便呈暗红色,并感头晕,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即以发热待查收住院治疗。既往体健,家中无类似患者。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