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0岁,因渐进性上肢活动障碍伴麻木3个月余。CT平扫及CTM检查,片中示C1~C2水平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呈软组织密度,病变向右侧椎间孔延伸,最可能的诊断为() 星形细胞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室管膜瘤。 血管网状细胞瘤。
患者,女,32岁,闭经泌乳半年,CT冠状扫描示垂体左侧可疑低密度灶,直径约8.0mm,关于影像学分析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必须行矢状位增强扫描。 延迟扫描显示病灶最清楚。 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垂体显示最佳,病灶最易显示。 垂体柄向患侧移位。 出现鞍底骨质改变,不管是否与低密度灶有关均应诊断为垂体微腺瘤。
患者,面部麻木,咀嚼肌萎缩半年。CT示中颅窝有一4.0cm×5.0cm低密度占位性病变,跨越到鞍旁,增强后呈均一强化,内听道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三叉神经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 脑膜瘤。 胶质瘤。 转移瘤。
患儿,男,9岁,癫痫。CT示右顶叶表面有一裂隙,向内并延伸到侧脑体旁,侧脑室外侧可见一局限性突起与其相连,最可能诊断为() 空洞脑。 脑软化。 脑裂畸形。 穿通畸形。 蛛网膜囊肿。
为了达到最大的治疗增益,晚反应组织的亚致死损伤修复必须彻底,在每天多次分割照射时,两次照射的间隔时间至少需() 2小时。 4小时。 6小时。 8小时。 10小时。
氧增强比(OER)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