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830毛中特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答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就已经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具体表现为:
(1)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3)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4)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因此,它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对资源的合理配置起积极促进作用;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这是全面认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③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己有几百年的历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因而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经营管理方法,如股份制、发行股票、债券集资、资金、技术、劳动力进入市场等,社会主义国
家完全可以借鉴和吸收,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十”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③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案】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为: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4. 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答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这些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原因有:
(1)新的社会阶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贡献巨大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政治上接受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上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文化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方向上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特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①扩大劳动就业,缓解社会就业矛盾,增加劳动者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开阔了劳动力就业门路,为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有效缓解就业矛盾,增加劳动者收入,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②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工业化、商品化和城镇化。农村的私营企业80%以上都是从事工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以及商业、服务业。私营经济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提高农村经济的工业化、商品化水平。
③增加财政收入,为国家创汇创收。私营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和各级地方财政提供大量的税收,有力地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④造就了一批勇于开拓、善于进取的民营企业家,培养锻炼了,支有技术、懂经营的管理人员队伍。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锻炼和造就了一批勇于开拓、善于进取的企业家和数以千万计的有技术、‘懂经营的新型人才,这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宝贵的社会财富。
⑤促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形成,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个体、私营经济是具有市场行为的经营主体,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的很强的竞争能力、灵活的经营机制,逐渐取得了社会的认同,并在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发挥了示范作用。
⑥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不少人自己富了不忘国家,不忘社会,积极参加“希望工程”、“光彩事业”等社会公益活动,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
(2)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①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为新的阶层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我国从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使不少人陆续脱离原来的工作岗位,转而从事非公有制经济,或自主创业,或进入私企、外企,或成为自由职业人员,成为新的社会阶层的重要成员。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
③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大批被分流出来的职工和农民纷纷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其中一些人成为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参与者,是经济增长的推动者,是自主创新的促进者和社会事业的践行者,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存在一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函待解决的间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内部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在少数人中还存在着某些缺点、错误、甚至严重的不法行为。还有少部分人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存在着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因此,中央强调指出,既要充分肯定和发挥新的社会阶层的重要作用,又要加强教育引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热爱祖国。他们勇于开拓,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