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大学心理学系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与经典测验理论相比,项目反应理论有哪些优良性质?

【答案】与经典测验理论相比,项目反应理论基本上突破了经典理论的公理体系,避免了经典理论由于先天不足而产生许多限制的弱点。项目反应理论的优良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题目参数的跨群体不变性

项目特征曲线是被试正确作答概率对其潜在特质水平的回归曲线,统计学上已经可以证明回归线是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本质关系的描写,在许多情况下不受样本分布的影响。

(2)潜在特质量表的可选择性

量表的可选择性实际上指量表的参照点和度量单位可以任意选择而其回归函数值保持不变。利用这一性质,可以使来自不同试卷、不同被试施测的所有潜在特质参数与题目参数定义在同一度量系统上。项目反应理论的这一优良性质为进行测验等值提供了理论基础。

(3)参数设计的科学性

项目反应理论参数设计的科学性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题目难度参数b 与被试潜在特质参数0定义在同一度量系统上。这一性质为选择与被试水平匹配的试题施测创造了条件。

②区分度参数与难度参数相互独立。这一性质为在任何难度水平上选择高区分度试题提供了保证。

③伪机遇参数的实证性。这使得试题筛选重实际性能而不拘于表面形式。

(4)信息函数概念的引进与信息函数的可加性

①项目反应引进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测验题目信息函数。项目反应理论定义测验试题的信息函数为:

②项目反应理论证明,对于一个潜在特质水平值为的被试,试题i 施测于他时,所得9值的测量标准误差为:

③可以证明试题的信息函数与试题的区分度成正比,与伪机遇水平成反比,与减b 的差的绝对值成反比。

④项目反应理论进一步说明测验题目信息函数具有可加性,累加值称为测验信息函数,

记为

同样,整个测验的测量标准误差为:

2. 为什么人们不像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答案】(1)人们不像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宄其原因在于心理测量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①心理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水平。

②心理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而心理特质的含义比较模糊不能给出一个清晰地界定,具有内隐性,只能通过个体的外在行为表现来予以测量,而重量和长度是客观存在可以通过工具直接测量。

③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具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经过长期的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它的编制是一项高度专门化的系统工作,要达到科学所要求的水平绝非易事。

④心理测量的目标虽然是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分析,但这种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远不及物理测量的精确度高。

基于上述原因,人们对心理测量的接受程度不如物理测量,尽管如此,心理测量的存在具有可能性与必要性。

(2)以下观点可以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①可能性

a.1918年,“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1939年,“凡桑代克曾提出,麦柯尔进一步指出,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这两个命题被公认为是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

b.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的差异是分类的前提,而事物的量的差异则是测量的前提。这里的“事物”不仅指外在的客观现象,而且指人内在的主观现象。

c. 心理特质和知识水平虽然不能直接测量,却必然要表现于人的外部行为之中,并调节着人的外部行为。因此,通过观测人的外部行为的差异就有可能测量出人的心理特质和知识水平的差异。

②必要性

a. 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包含质的方面,也包含量的方面。因为有差异,所以有必要测定差异的数量,描述差异的程度。

b.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精确度如同其他一切测量技术一样是相对的,也同其他一切测量技术一样必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逐步提高。

3. 甲被试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验中言语智商为102, 操作智商为110。已知两个分测验都是以100为平均数,15为标准差的标准分数。假设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信度为0.93和0.94,问:甲被试的操作智商是否显著高于言语智商?

【答案】根据题意可知,应使用两平均数之差的显著性检验,并且假设两总体正态。

(1)提出假设:

HQ :甲被试的操作智商不显著高于言语智商。

H1:甲被试的操作智商显著高于言语智商。

(2)计算相关统计量:

先求出差异标准误:

(3)确定显著性水平及临界值:

(4)做出统计决断:

接受即甲被试的操作智商不显著高于言语智商。

所以,甲被试的操作智商没有显著高于言语智商。

4. 简述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答案】信度是指测量所测得的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稳定性越大,一致的程度越高,就意味着测评结果越可靠。效度是指测评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即测评是否测量了它要测定的东西,

是否达到它所预定的测评目标。根据真分数理论的表达式

的关系:

(1)高信度是高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根据信度与效度的操作定义,效度是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有效变异)与观察分数变异的比值,即而信度是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分数变异与总变异(实得变异)的比值,即因此,高效度必然有高信度,而高信度则不一定会有高效度。

(2)效度受信度系数大小的限制。

根据真分数理论的基本公式,可以将效度表达式改成如下形式:

其中表示效度,表示信度系数。 可以得到信度与效度

而上式中一定大于等于零,因而,效度的大小始终受信度系数大小的制约。

5. 如何理解焦虑?常用的焦虑测量工具有哪些?

【答案】广义来讲,焦虑是一种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