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综合(加试)之古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异体字

【答案】异体字是指在同一时期内,读音和意义都一致,但是字的形体不一样的字,又称又体、或体,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组成,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如“峯”和“峰”。异体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会意字与形声字之差,如“泪”与“淚”;

(2)改换意义相近的意符,如“嘆”和“歎”;

(3)改换声音相近的声符,如“線”和“線”;

(4)变换声符和意符的位置,如“和”与“咊’,有的改变了声符或意符的写法,如“花”与“芲”。

2. 六书

【答案】六书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形体构造的系统理论,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实际情况,加以客观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而转注和假借则是用字之法。例如:

(1)象形:木、日。

(2)指事:本、末。

(3)形声:徒、芳。

(4)会意:森、相。

(5)转注:“考”“老”相授。

(6)假借:锯类工具“我”假借为表示第一人称的“我”。

3. 曰、为、谓之

【答案】曰、为、谓之都是古书注解的术语。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释的词总是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这几个术语的作用相同,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其中,谓之是古代经书中的一种注解术语,它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如《尔雅·释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

4. 意动用法

【答案】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形容词和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殊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形容词用如意动时,它后面的成分

就是它的宾语。如“美其服”,就是认为他的衣服美。名词用如意动,则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5. 王见之,曰:“牛何之? ” .

【答案】之:动词,到……去。

6.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

【答案】作:兴起。

7. 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答案】息:子。

8.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答案】乏:物质财富短缺。

9.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

【答案】而:假设连词,等于说“如果”。

10.襄王曰:“先生老悖乎? 将以为楚国袄祥乎? ” .

【答案】将:还是,选择连词。

三、简答题

11.谈谈下面几个汉字在六书上的形体结构特点。

行 徒 役 街 衍 徕 微

【答案】(1)行: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作“”,本义是道路。

(2)徒:形声。从辵(chu ò),土声。本义是步行。

(3)役:会意。从人从殳(sh ū)。本义是服兵役,戍守边疆。

(4)街:形声。从行,圭声。本义是四路相通的大道。

(5)衍:会意。从水,从行。本义水流入海。

(6)徕:形声。从彳(chi ),来声。本义是到来,与“往”相对。

(7)微:从彳(chi )(wei )聲。本义是隐秘地行走。

四、分析题

12.说明以下句子各包含什么样的句法特点。

(1)彼秦者,弃礼义而尚首功之国也。(《战国策·赵策》)

(2)而为之箪食与肉,真诸橐以与之。(《左传·宣公二年》)

(3)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左传·襄公三年》)

(4)圣人有百,吾孰法焉? (《荀子·非相》)

(5)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滕文公上》)

(6)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史记·管晏列传》)

【答案】(1)该句是以“……者……也”为典型标志的判断句。

(2)“为之箪食与肉”是双宾语句。“之”是间接宾语,“箪食与肉”是直接宾语。

(3)“其祁奚之谓矣”,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其谓祁奚矣”,“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4)“吾孰法焉”,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在古代汉语中很常见,正常语序应为“吾法孰焉”。

(5)莫之或欺,没有人欺骗他……或,句中语气词,与“莫”呼应构成“莫之或……”习惯格式,强调“没有一个人这样做”的意思。

(6)三见逐於君,“见+动词”是古代汉语中典型的被动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仍有遗留,如“见怪”。

13.解释语法现象。

(1)齊侯曰:“豈不榖是爲,先君之好是繼。”

(2)我之懷牟,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

(3)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4)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5)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答案】(1)两个分句中的宾语“不榖" 、“先君之好”前置,古代汉语中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复指宾语,“是”也要放在动词之前。

(2)分句“其我之謂矣”中宾语“我”前置,古代汉语中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之”复指宾语,“之”也要放在动词之前。

(3)分句“一言以蔽之”中宾语“一言”前置。

(4)远: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远。

(5)夫人:名词的意动用法。把……看做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