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36会计学之管理会计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产品组合优化决策
【答案】产品组合优化决策就是通过计算、分析进而作出各种产品应生产多少才能使得各个生产因素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并获得最大利润的决策。
2. 酌量性固定成本
【答案】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选择性固定成本或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3. 资源动因
【答案】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反映了作业对资源的消耗状况,是把资源户价值分解到各作业户的依据。
确立资源动因的原则包括:①如果某一项资源耗费能直观地确定为某一特定产品所消耗,则直接计入该特定产品成本中,此时资源动因也是作业动因,该动因可以认为是“终结耗费”,材料费往往适用于该原则;②如果某项资源耗费可以从发生领域区划为各作业所耗,则可以直接计入各作业成本库,此时资源动因可以认为是“作业专属耗费”,各作业各自发生的办公费、按实付工资额核定应负担工资费,适用这一原则;③如果某项资源耗费从最初消耗上呈混合耗费形态,则需要选择合适的量化依据将资源分解并分配到各作业,这个量化依据就是资源动因,如动力费一般按各作业实用电力度数分配等。
在成本分配过程中,各资源库价值应根据资源动因逐项分配到各作业中去。这样,企业可以为每个作业库按资源类别设立作业资源要素,将每个作业库各作业资源要素价值相加就形成了作业成本库价值。
4. 滚动预算
【答案】滚动预算也叫“永续预算”或“连续预算”,它的预算期一般也是一年,但是每执行完一个月后,就要将这个月的经营成果与预算数相对比,从中找出差异及原因,并据此对剩余11个月的预算进行调整,同时自动增加一个月的预算,使新的预算期仍旧保持为一年。
5. 作业动因
【答案】作业动因是指各作业被最终产品或服务消耗的方式和原因。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去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
6. 资金占用比例法
【答案】资金占用比例法是指企业根据预测期确定的相关指标(如净产值、营业收入、营业
,按基期流动资金实际平均占用额与相关指标的比例关系,来成本、营业费用、营业利润等指标)
预测流动资金需用总量的一种方法。
7. 适时制生产方式
【答案】适时制生产方式是指企业适时地将外购原材料或部件投入生产,各个零部件适时地加工完成,组装成产品后适时地提供给外部顾客。
8. 作业中心
【答案】作业中心是负责完成某一项特定产品制造功能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作业中心既是成本汇集中心,也是责任考核中心。
二、单项选择题
9. 下列各项流动负债项目,不属于估计负债的是( )。
A. 长期负债中一年内到期的部分
B.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计划
C. 应付职工薪酬一一辞退福利
D. 产品质量保证负债
【答案】A
【解析】估计负债是指企业因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而承担的某项义务,但是该项义务的确切数量须根据经验或有关资料加以估计确定的,如产品质量担保债务、计提技术开发费、计提绩效工资等。A 项是负债中确定的部分,BCD 三项中的负债需要根据以往经验及市场变化进行估计。
10.( )是对管理会计对象运行基本方式的规定,即企业以及各级责任单位的生产经营和筹资、投资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
A. 目标利润最大化假设
B. 风险价值可计量假设
C. 持续运作假设
D. 会计分期假设
【答案】C
11.鉴证业务一般由三方关系人构成,在其三方关系人中不包括( )。
A. 注册会计师
B. 被审计单位客户
C. 责任方
D. 预期使用者
【答案】B
【解析】鉴证业务涉及的三方关系人包括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注册会计师对由责任方负责的鉴证对象可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是否存在三方关系人是判断某项业务是否属于鉴证业务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某项业务不存在除责任方之外的其他预期使用者,那么该业务不构成一项鉴证业务。
12.材料价格差异通常应由( )负责。
A. 财务部门
B. 生产部门
C. 人事部门
D. 采购部门
【答案】D
13.某企业对一条自动化生产线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经过与相同行业企业比较,考虑生产工艺特点,该企业决定自2012年1月1日其改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此事项依据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
A. 可比性
B. 可理解性
C. 重要性
D. 可靠性
【答案】A
【解析】可比性是指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与其他企业的同类会计信息尽量做到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如能相互可比,就会大大增强信息的有用性。该企业与相同行业企业比较,并考虑生产工艺特点,改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正体现了可比性的原则。
14.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管理会计基本职能的是( )。
A. 规划经营方针
B. 参与经营决策
C. 控制经济过程
D. 核算经营成果
【答案】D
15.编制审计计划过程中,审计师应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以确定( )。
A. 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
B. 可容忍误差
C. 初步审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