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题库>普外科题库

问题:

[单选] 10岁儿童,发现颈部肿物1周,查体,与颏下舌骨下方可触及一约枣大小囊性肿物,指压后有较长时间的形状改变,可能的诊断为().

A . 甲状腺舌管囊肿
B . 肿大的淋巴结
C . 颏下皮样囊肿
D . 颌下腺囊肿
E . 鳃源性囊肿

宫内节育器和类固醇避孕药相同的机制是(). 子宫内膜非细菌性异物反应。 产生前列腺素。 不利孕卵着床。 抑制卵泡的正常发育和排卵。 吞噬细胞功能明显活跃。 患儿,男性,生后发现脐部中央,脐带部位有一直径6cm的肿物,表面无皮肤,仅有透明的囊膜覆盖,最可能的诊断是(). 卵黄管囊肿。 腹裂。 肠系膜囊肿。 脐膨出。 脐疝。 6岁男孩,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下面哪一项符合此病的体检所见()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伴固定分裂。 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Ⅲ/6级全收缩期杂音。 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胸骨左缘第2~3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 安静状态下唇面发绀。 10岁男孩,因感冒后出现胸闷、心悸、乏力而就诊。查体:心率130次/分,伴期前收缩,3~5次/分。心电图示房性期前收缩,T波、Ⅰ、Ⅱ及Ⅴ低平。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在治疗措施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有心功能不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对有心力衰竭者,洋地黄剂量宜偏小。 急性早期病例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急性期每月可用维生素C。 纠正心律失常。 肛门外括约肌的三环控制系统在排便控制中的作用如下,其中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顶环是直肠前壁向前移位形成直角。 中环悬吊直肠前壁,使之向后,在底环收缩时固定肛管。 底环向后上方牵引肛门后壁。 通过绞锁机制,直接反向压迫直肠下端,达到关闭肛门作用。 将直肠下端粪便与直肠下端敏感区隔绝,达到控制排便的作用。 10岁儿童,发现颈部肿物1周,查体,与颏下舌骨下方可触及一约枣大小囊性肿物,指压后有较长时间的形状改变,可能的诊断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