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815经济学综合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下面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的是( )。
A. 租金收入
B. 福利支付
C. 工资
D. 利息净额
【答案】B
【解析】按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就是要素报酬〔租金、工资、利息、利润之和)加上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而国民收入具国内生产总值扣除折旧和间接税后加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因此,国民收入应该是要素报酬的总和,而福利不是要素收入。
2. 根据IS-LM 模型,总需求曲线向右卜方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
A. 名义货币量不变,物价水平上升
B. 名义货币量不变,物价水平下降
C. 名义货币量与物价水平都不变,政府购买增加
D. 名义货币量与物价水平都不变,政府购买减少
【答案】C
【解析】当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时,名义货币量和物价水平保持不变,政府购买增加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刺激总需求导致总需求曲线右移。物价水平的变动只会引起产出沿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3. 宏观经济理论的古典派模型主张的总供给曲线是( )。
A. 垂直线
B. 反L 形折线
C. 右上倾斜曲线
D. 右下倾斜曲线
【答案】A
【解析】古典学派的依据是萨伊定律,即“供给会创造对自身的需求”,这意味着下资和价格都是有充分弹性的,能迅速消除任何超额的供给和需求,使市场出清,并迅速恢复充分就业。古典宏观经济学家得出结论:经济总是在充分就业或潜在产出水平上运行,总供给曲线是在充分就
业的产量水平上垂线。反L 形折线则为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4.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IS-LM 模型,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期,为刺激需求应该采取的政策是( )。
A. 增加财政支出
B. 增加财政税收
C. 增加货币供给
D. 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答案】A
【解析】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状态时,货币政策无效,所以刺激需求应该采取合适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能刺激总需求,带来国民收入增加。增加财政税收,会降低企业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导致经济需求萎缩。
5. 假设一个经济中,政府采购数量为300,预算赤字是24,国内居民储蓄为244,消费为960,贸易赤字是18,那么,下列哪一论述正确? ( )。
A. 可支配收入为1204
B. 国民收入为1480
C. 投资为238
D. 以上所有都正确
【答案】D
=i+nx。y-c-t=244,【解析】经济均衡条件为y=c+i+g+nx,变形得y-c-t+(t-g )预算赤字t-g=-24,
代入均衡条件公式可求解得投资i=238;国民收入y=c+i+g+nx=960+238+300-18=1480;政府税收为t=-24+g=-24+300=276。由此可求得可支配收入y d =y-t=1480-276=1204。
6. 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通货紧缩压力太大,其扩张政策为( )。
A. 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
B. 迫使财政部购买更多的政府债券
C. 在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
D. 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答案】A
【解析】扩张性货币政策包括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或者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释放货币。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有利于扩大货币供给,缓解通货紧缩的压力。
7. 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 增加( )。
A.20亿元
B.60亿兀
C.180亿元
D.200亿元
【答案】D 【解析】
8.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的日的是( )。
A. 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 增加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 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 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答案】C
【解析】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则减少了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从而收紧货币供给。
9. 当经济体沿着给定的总需求曲线移动时,下列( )因素将保持不变。
A 实际收入
B. 名义货币供给
C. 物价总体水平
D. 实际货币余额
【答案】B
【解析】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影响总需求,导致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因此当经济体沿着给定的总需求曲线移动时,名义货币供给是不变的。
10.根据费雪的消费理论,如果实际利率为正,那么( )。
A. 用第一期的收入衡量的第二期消费成本低于同等数量的第一期消费
B. 第二期的收入比第一期的同等数量的收入值得更多
C. 消费者将不愿借钱,从而其第一期的消费小于第一期的收入
D.A , B , C 均正确
【答案】A
【解析】当实际利率为正,消费者从现期收入的储蓄上赚到利息,使得未来收入的价值小于现期收入的价值。同样,由十未来消费由赚到利息的储蓄支付,所以未来消费的成本小于现期消费。
二、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