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教育经济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学校产品经营
【答案】学校产品经营是指学校按照教育市场需求,以其拥有的或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为基础,以培养出能够满足教育市场需求的教育产品为基本手段,以教育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来获取效率和效益的经营活动。学校产品经营是学校经营的基本模式,提供产品是学校的基本功能。学校经营中的产品即教育产品,是指学校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育成果,其形态可以是不同规格的学生,也可以为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学校产品经营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学校产品经营的基础是学校资产;②现有的学校资产在学校经营中一般是非交换对象;③学校产品经营的核心是根据教育市场需求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决定培养什么、培养多少、如何培养;④教育投入活动主要围绕强化教育产品的开发对学校资产的需求来进行。学校产品经营的运作模式主要有教育产品开发、教育市场开发、学校品牌开发等。
2. 教育经济效率
【答案】宏观上的教育经济效率是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即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微观的教育经济效率是指某教育单位或者学校,其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的利用效率,或称教育投资利用效率,即每一定量的教育投资所能培养学生的数量。确定这种教育投资使用效率,一般是在假定教育质量相同条件下考察的,如年生均教育费用、年万元培养学生人数、毕业生教育成本等。教育经济效率构成,包括财力利用
效率构成(个人消费的部分和公用消费的部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构成、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构成。
3. 知识经济
【答案】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生产、使用、消费、流通、交换为过程的经济形式。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6年年度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这个概念,成为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包括科学、技术、能力、管理等,但更加强调知识中的能力部分。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有:①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②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③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④人力资本素质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二、简答题
4. 简述我国劳动力结构状况。
【答案】我国劳动力结构有以下诸方面特点:
(1)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我国劳动力数量占世界第一位,而且以每年约1000万人以上的速度增长。这种现象一方面为
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却给社会就业带来巨大压力,造成劳动力过剩。据统计,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1.5亿人左右,城镇剩余劳动力也在1000万人以上。
(2)劳动力年龄结构轻型化
15〜44岁的劳动力约占80.4%, 15〜29岁的劳动力约占48.52%。据统计我国劳动力年龄构成,
我国劳动力年龄构成年轻化的特点,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教育事业不发展,特别是中等教育发展太慢。
(3)劳动力职业结构不合理
按劳动力所从事工作的部门性质,划分为不同的产业构成。据统计,2006年全国就业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约占42.6%,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约占25.4%,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约占32.2%,劳动力职业结构很不合理,尤其是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过小。
(4)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低
我国劳动力在文化程度和教育程度上是一种低水平状况。一是基本文化教育程度低下,文盲和半文盲数量大。仅从文化程度看,根据2003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我国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33.42%, 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占38.00%, 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13.37%,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0.55%。二是劳动力文化教育程度不平衡。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产业部门分布不均衡,例如,在农业产业部门,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比率高达40%以上,而高级专门人才比率只占2.74%; 另一方面地区差别太大,如青海、西藏、甘肃、宁夏等地区文化教育程度更低,各行各业中高级专门人才偏少,也不成比例。
5. 谈谈你对教育产业和教育市场的看法。
【答案】(1)对教育产业的看法
①关于教育产业的说法,目前在国内外尚存在不一致的理论,出现了特殊产业说、生产要素说、独立产业说和非产业说等等。但如果不加分析直接命题教育就是产业,而认为它同物业产业没有任何区别的提法,或者不加分析地仍然将教育当作纯粹的福利事业的提法,都是不可取的。
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代,在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特别是教育资本理论的影响下,对教育的某些属性应该在理论上重新思考,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以至文化、教育等各行各业的总称。如果从行业划分的角度称教育产业是说得通的,教育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因为教育基本上是在有形物质财富生产活动之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如果把教育或学校视为物质生产部门、经济实体、企业或企业集团,从这一角度提教育产业,则是不确切的。
③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既具有产业性,又具有公益事业性,或称半产业性、半公益事业性,或称准公益性、准产业性。
(2)对教育市场的看法
①关于教育市场问题,同样也是教育经济学界争论比较激烈的话题,出现了伴随说、范围说、供需说、衍生或拓宽说、软市场说等观点,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在争鸣中对提教育市场持反
对意见。他们认为教育就像军队、法院、医院等,属于少数需要特殊价值判断准则的领域。这些领域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经济调节。有的学者还提出“教育不能完全市场化”的观点。他们认为“教育市场化”是个有意义但不科学的概念。还有的学者查阅了许多有关文献,认为文献中均无对“教育市场”的概念做出明确界定,只是假定有个教育市场,因此对“教育市场”能否成立表示怀疑。
②上述观点各有其合理和局限之处,总的来说“教育市场”的提法或命题从内涵与外延上还有些模糊,概念不明晰。因为“市场”是商品交换或称买卖的领域与场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很难把握教育市场的实际内容。如果承认教育市场存在,实际上就要承认所有的教育资源、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都是商品,都要实行市场上的买卖关系,这是不切合实际的。
③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我同意从从属于劳动力市场、劳务市场和服务市场角度提教育市场的看法。因为教育市场实际上是从从属地位展开的,若脱离劳动力市场、劳务市场、服务市场,单纯提教育市场是很难把握的。
6. 什么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1)人力资本的含义
人力资本是与物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先给予阐释而获得特定含义的一种资本概念。按照舒尔茨的观点,全资本的概念应当包括人、物两个方面,即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
从个体角度分析,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个体人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从群体角度分析,是指存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群体每个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能力及健康等质量因素的综合。
(2)人力资本的形成
构成人力资本的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资本、知识与技术资本、健康资本、迁移与流动资本以及培训等。
①教育资本。教育资本是指用于教育的费用,以培养和提高在职和未来劳动者的能力,因此可称之能力资本。它是人力资本构成的最基本要素。通过教育形式而获得人力资本,尤其是要素教育,其资本性更强。
②技术与知识资本。技术与知识资本是指用于专业技术教育的费用,包括大学里的专业教育、技术教育、专业和技术培训等。这种资本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的存量,因此,可以说它是人力资本构成的核心要素。
③健康资本。健康资本是指用于医疗卫生的费用,包括医疗、保健、营养以及体育锻炼等。它是其他人力资本形成、积累和发挥效能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证。
④迁移与流动资本。迁移与流动资本也称国内外人才吸流资本,是指用于国内劳动者流动和国际人才吸流、智力引进的费用,以利于调剂和合理配置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利于发挥他们的特长,増加效率。其实质是一种资源配置资本,主要通过人力资本所有者职业和位置的变化带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