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安徽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811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住宅建筑支出不被看作是耐用品消费支出而被看作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答案】住宅建筑即当年建造的为私人所购买和使用的房屋总值,它之所以被列为投资的一部分,是由于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能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增加看作是投资的一部分。当然,房屋被消费的部分可算作消费,因此房客支付的房租要作为他的消费支出计入GDP 。

2. 假定经济在均衡状态Y 0=1000下运行,如果政府进行一次财政改革,税率t 增加0.05,政府购买增加50,预算盈余是上升还是下降? 为什么?

【答案】设原税率为t o ,原税收额T o =1000t0,那么根据题干有新税率t'=to +0.05税率上升导致收入减少,假定减少的收入为,故税率提高后国民收入为

税收变动量为:

预算盈余变动为:

可见预算盈余减少了。

3.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给出模型稳定状态的条件,并画图说明外生的储蓄率变化对人均收入水平有何影响?

【答案】(1)新古典增长模型稳定状态条件的推导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社会储蓄函数为S=sY,s 是外生的储蓄率; 劳动力以一个不变的比率n 增长; 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故人均生产函数可表达为Y=f(k ),其中y 为人均产出,k 为资本一劳动比率。

如果用N 表示劳动力,Y 表示产出,则有y=Y/N,n=△N/N。保持给定的人均资本水平k 所必需的投资取决于人口增长和折旧率,考虑到人口增长率恒定,因此经济需要投资nk 来为新工人提供资本,再假定资本折旧是资本存量的一个不变的比率δ,因此保持人均资本水平所需的投资是(n+δ)k 。

根据人均生产函数,y=f(k ),模型基本方程为

因此,在稳态时的y*和k*满足。

,因而新税收额为:

。经济均衡条件为。

(2)现在如果提高储蓄率s ,变为s' ,则仍然有

储蓄率提高了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 ,也就是说较高的

如图所示,C 和C' 分别是:和s' 下的稳态,可以发现当s 提高时,y 也随之提高。在人口增长率和折旧率不变的情况下,稳态条件是

态时的k*提高,从而使得稳态时的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因此,s 的提高使得达到稳

图 储蓄率变化对人均收入水平的影响

4. 什么是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它与实际的预算盈余有何区别?

【答案】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如果这种盈余为负值,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它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

实际的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因此二者的差别就在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与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额。如果用t 、g 、t r 分别表示税率、既定的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支出,用y 和y*分别表示实际国民收入和潜在国民收入,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用BS*表示)和实际预算盈余(用BS 表示)分别为为和,二者差额。一般说来,当实际国民收入水平高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小于实际预算盈余,反之,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大于实际预算盈余。

5. 引起IS 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假定在一个三部门经济中,t 表示政府税收,g 表示政府购买支出,则均衡的国民收入等于:

解得:。

根据三部门经济的IS 曲线代数表达式可知,引起IS 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包括投资需求的变动、储蓄函数的变动、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变动以及税收的变动。

(1)投资需求i 的变动。如果投资需求i 增加,IS 曲线将向右平移,反之,则向左平移。移动的距离等于投资乘数乘以投资变动量。

(2)储蓄函数的变动。当储蓄意愿增加时,意味着自发消费。减少了,IS 曲线向左平移,反之,则向右平移。移动距离等于乘数乘以储蓄变化量。

(3)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变动。增加政府购买支出g ,会使IS 曲线向右平移,反之,则向左平移。移动距离等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乘以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

(4)税收的变动。增加税收意味着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减少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居民的消费需求会减少,那么IS 曲线向左平移; 反之,则向右平移。移动距离等于税收乘数乘以税收变化量。

6. 新凯恩斯主义,“新”在何处?

【答案】新凯恩斯学派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问题时效微力乏。原凯恩斯主义的不足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进展给新凯恩斯主义者以有益的启迪,也产生了新的思想。新凯恩斯主义“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新古典学派的观点的肯定和吸收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新古典学派的部分观点是能够加以肯定的,从而应该被吸收过来。他们所肯定和吸收的观点大致有以下两个:

①理性预期。新凯恩斯主义者虽然并不认为人们最终能够准确地预期到现实的情况,但是,他们也认为,为了自己的利益,人们会尽量收集信息,使他们的预测能够趋于正确; 收集的信息不但涉及过去,而且牵涉到未来的事态。

②微观基础。新凯恩斯主义者同意,宏观经济理论必须符合微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特别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假设条件。这就是说,宏观经济理论必须有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2)对原凯恩斯主义的吸收和修正

尽管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都坚持市场非出清的假设,但两者的市场非出清理论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主要在于:

①凯恩斯主义市场非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刚性,而新凯恩斯主义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即工资和价格不是不能调整,但是调整是缓慢的。

②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理论缺乏微观基础,没有阐明为什么价格和工资具有刚性,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则增加了原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定:一个就是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即厂商追逐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另一个就是理性预期,这一假设来自新占典宏观经济学。

二、论述题

7. 效率工资理论与工资戮性有什么关系?

【答案】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依赖于厂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如果工资削减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引起单位产品劳动成本的提高,那么,为了保持效率,厂商愿意支付给工人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