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控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现象的阶段是( )。

A. 操作定向

B. 操作模仿

C. 操作整合

D. 操作熟练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对操作技能形成过程及其特点的考查。根据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理论,主要依靠视觉控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现象,是操作模仿阶段的主要动作特点。操作定向阶段只是建立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还没有真正进行动作操作; 操作整合阶段,个体的操作主要依赖于动觉控制,动作的整体也趋于协调和连贯; 操作熟练阶段,个体的动作控制几乎不需视觉的专门控制,动作要素之间高度协调一致。

2. 我国最早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是( )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戊学制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杳考生对我国近代学制,尤其是对壬寅学制的熟悉程度。1902年(农历

,清政府公布了由官学大臣张百熙拟订的《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千寅学制”壬寅年)。千寅学制以纵向的初等、中等、高等学堂为主,以横向的实业学堂、师范学堂为辅,将整个学堂教育系统地连成一体。可见,壬寅学制是我国最早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校系统。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3. 将一个班的学生按能力分组, 各组以不同的进度完成相同的课业。这种能力分组属于( )

A. 作业分组制

B. 活动分组制

C. 异质分组制

D. 混合能力分组制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不同形式分组教学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分组教学有不同的形式,按照组内成员同质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同质小组,即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或者学习成绩编班,将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编为一组,另一种是将学生依照学业水平、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着重强调异质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学习。而在同质分组中,将学生按能力分组后,各组以不同的进度完成相同的课业,这种分组通常称为活动分组。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 )。

A. 实验教育学

B. 文化教育学

C. 批判教育学

D. 科学教育学

【答案】A

【解析】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1901年,德国教育家梅伊曼首先将实验教育思想称为“实验

,1907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又出版了《实验教育学》一书,系统阐释了实验教育思想。教育学”

随后众多的教育学家加以发展。实验教育学家认为,应该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采用心理学实验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狄尔泰和斯普朗格等;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伯屈; 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鲍尔斯、金蒂斯和厄布迪尔等人。

5. 关于如何组织课程内容的问题,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3条影响至今的基本原则是( )。

A. 基础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B. 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C. 基础性、连续性和整合性

D. 基础性、连续性和顺序性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泰勒课程理论基本观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泰勒在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把课程理论归结为四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学校应该达到那些教育日标,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第三,这些教育经验应如何有效地组织起来? 第四,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第三个问题,泰勒认为必须把学习经验结合在一起,以便形成某种连贯的教学计划。为此,他提出了组织学习经验时必须符合的主要准则,即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重申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指把每一后继经验建立在前面经验基础之上,同时又对有关内容作更深入,广泛的探讨; 整合性是指课程经验的横向关系,这些经验的组织应该有助于学生逐渐获得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习的课程要素统一起来。

6. 与同时代教育家相比,杨贤江的独特建树表现在( )

①致力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②撰写了《教育史ABC 》、《新教育大纲》两部著作

③提出了“全人生教育”的青年教育思想

④创造性地阐述了教育本质问题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7. 在多次遇到众邻居家的狗之后,儿童形成了对“狗”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一般体型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此时儿童关于狗的知识的表征方式是( )

A. 图式

B. 命题

C. 表象

D. 产生式

【答案】A

【解析】命题是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用于表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状态,通常由一个关系和一个以上的论题组成; 表象表征的往往是事物的知觉特征,使人们保存情境信息与形象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 图式表征的是对某个主体的知识所具有的综合性质,通常组合了概念、命题和表象; 产生式是程序性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由条件和行动两部分组成。

8. 明朝东林书院在学术讨论上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什么制度? ( )

A. 会讲

B. 研讨

C. 讲会

D. 评讲

【答案】C

9. 为避免灌输与说教而大量使用道德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角色认取(role taking )和主动思考的德育模式,除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外,还有( )。

A. 体谅模式

B. 价值澄清模式

C. 社会学习模式

D. 集体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