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848环境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半数有效剂量(浓度)

【答案】半数有效剂量(浓度)是指毒物引起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浓度)。数值越小,受试物质的毒性越高,反之,则毒性越低。半数有效剂量或半数有效浓度,若以死亡率作为毒作用的观察指标,

则称为半数致死剂量

或半数致死浓度

2. 气温垂直递减率【答案】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一般来说,气体在加热或降温的过程中,如果其高度变化,那么气压也会变化,气压的变化会导致气体膨胀或者收缩,膨胀可以使温度降低,收缩可以使温度升高。由于气象条件的不同,气温垂直递减率可大于零,等于零或小于零。

3. 生物积累

【答案】生物积累是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放大或生物富集是属于生物积累的一种情况。生物积累也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

4. 分配系数

【答案】分配系数是指在土壤一水体系中,土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着主要是溶质的分配过程(溶解),即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

二、选择题

5.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随水中的盐含量的增长,氧的溶解度(

A. 保持不变

B. 增加

C. 盐的含量不影响

D. 减少【答案】D )。

【解析】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水的温度、氧在水中的分压及水中含盐量有关。在水温、氧气分压一定时,水的含盐量越高,水中溶解氧的饱和含量越小。

6. 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 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

C. 土壤的盐碱化

D. 噪声

【答案】C )。

【解析】环境效应是指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则可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化学效应是指在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应,如环境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的升高、局部地区发生光化学烟雾、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填埋造成地下水污染等。

7. 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

A. 寒冷的夜间

B. 多云的冬季

C. 寒冷而晴朗的冬天

D. 寒冷而晴朗的夜间【答案】D )。

【解析】逆温现象经常发生在较低气层中,按形成过程可分为近地面层的逆温和自由大气的逆温两种。近地面层的逆温有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融雪逆温和地形逆温等;自由大气的逆温有乱流逆温、下沉逆温和锋面逆温等。最有利于辐射逆温发展的条件是平静而晴朗的夜晚。当白天地面受H 照而升温时,近地面空气的温度随之而升高,夜晚地面由于向外辐射而冷却,便使近地面空气的温度自下而上逐渐降低。

8. 如果允许洗涤剂中的磷酸盐和硝酸盐进入湖泊或池塘,将导致藻类的疯狂增长。藻类的增长为何会对湖泊或池塘造成伤害?(

A. 湖泊或池塘中的动物不食藻类

B. 藻类会消耗水中大部分的氧气

C. 藻类会像海绵一样吸光所有的水

D. 藻类可能会将磷酸盐变成有毒废物【答案】B

【解析】

藻类过量繁殖,会出现水华现象,消耗水中大部分的氧气,给鱼类带来危害,从而

会对湖泊或池塘造成伤害。pH 上升有利于水华藻类的生长,而藻类大量繁殖又进一步提高湖水的PH ,进而为水华藻类如微囊藻等的疯长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三、判断题

9. 生物降解有机物存在两种代谢模式,一种是生长代谢,

另一种是共代谢。(

【答案】正确

【解析】生物降解分为:共代谢,是指某些有机污染物质虽然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

生长代谢

,是指细胞与能源而被分解,但在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碳源或能源时,或者在先经结构相似物质对微生物诱导驯化,使其机体内产生诱导酶后,该有机物质也能被降解的现象。

生命活动的全部化学转化的总和。)

10

.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往往小于无机态的毒性。(

【答案】错误)

【解析】金属有机态容易进入人体,而金属无机态需要经过转化、固定为有机态才能进入人体,所以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往往比无机态的毒性大。

11.在为6的土壤里,铝离子对碱的缓冲能力较大。( )

【答案】错误

【解析】

力越强。在的酸性土壤里,聚合的铝离子团越大,解离出的H+离子越多,对碱的缓冲能时,铝离子开始形成沉淀,失去缓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