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大学联合培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629无机化学之分析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标准电极电位与条件电位。
【答案】标准电极电位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通常为25%), 氧化还原半反应中各组分都处于标准状态时的电极电位;条件电位是指在一定溶液条件下,氧化态还原态的分析浓度都为lmol.I ;1时的实际电位。
2. 物理干扰
【答案】试样在转移、蒸发和原子化过程中,由于试样物理特性的变化引起吸光度下降的效应称为物理干扰。消除办法:标准加入法、配制与被测试样组成相近的对照品。
3. 不对称电位
【答案】当膜电极两侧离子强度相同时,膜两侧的相界电位理论上应该相等,但实际可能不为零,这个电位称为不对称电位。
4. 助色团
【答案】有机化合物结构中含杂原子的饱和基团称为助色团,与生色团或饱和烃相连时,使相连生色团或饱和烃紫外吸收向长波长方向移动或产生紫外吸收,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
5. pH 滴定分析的终点误差
【答案】在酸碱滴定中,滴定终点和化学反应计量点的差异而引起的相对误差称为终点误差。
6. 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
【答案】从原子吸收光谱中只要找到某一元素2〜3条称为灵敏线或最后线的存在,便可以确定该试样中某一元素存在。
二、简答题
7. 在相同的气相色谱操作条件下,分别测定氮气和氢气作流动相时的VanDeemter 曲线, (I 、II )看图试说明:
(1)与A 点对应的H 值:为什么大于A 点对应的H 值?
(2)氮气为流动相的VanDeemter 曲线⑴的最低点0所对应的线速度,为什么比氢气为流动相的VanDeemter 曲线(n )O 点所对应的u 小?
(3)与0点对应的H
值为什么小于与(提示:从VanDeemter 方程考虑。)
点对应的H 值?
图
【答案】(1)从曲线上看,A
与分子(纵向)扩散项。
由于,分子扩散相中的常数B 为:
而D ,与载气分子量平方根呈反比,即:
(2)范氏曲线上,0
、对上式求导得:
其中,对应的u
为对同一根色谱柱
,所以,可以得到:
(3)0
、
对应的H
为
即如下式所示:
同理,可得与0点对应的H
值为什么小于与
点对应的H 值的原因为:
所以,可以得到:
均为常数,故
的大小仍决定于Dg ,由于其大小满足:
对应的是
作流动相时的
因为速率理论方程式为:
点是在低线速区,
此时影响极高的主要因素是
项,即
所以有:
8. 配位滴定法中缓冲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在滴定过程中不断释放出
反应式为:
因此随着滴定的
进行,溶液pH 不断降低。为了控制适宜的酸度范围,保证滴定的准确进行,需加入缓冲溶液。另外,指示剂也需要在规定的pH 范围内使用。
9. 沉淀滴定中,用Mohr
法测定时,应在什么酸度条件下进行?为什么?
【答案】(1)沉淀滴定中,用Mohr
法测定(2)若pH 过高,会发生如下反应:
使滴定无法进行。若pH 低,会发生:
若pH 过低,会发生:
10.简述疏水柱色谱分离原理。
【答案】亲水性蛋白质(酶)表面均含有一定量的疏水性基团。尽管在水溶液中蛋白质(酶)具有将疏水性基团折叠在分子内部而表面显露极性和荷电基团的趋势,但总会有一些疏水性基团或极性基团的疏水部位暴露在蛋白质(酶)表面。这部分疏水基团可与亲水性固定相表面偶联的短链烷基、苯基等弱疏水基团发生疏水性相互作用,被固定相(疏水性吸附剂)所吸附。
11.随机误差的产生原因、特点及消除方法。
【答案】随机误差是由一些随机因素引起的,又可称为偶然误差或不可测误差。它具有大小和正负都难以预测,且不可被校正的特点。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予以减少。
12.
用碘量法测定含
的试液中的浓度。用简单流程表明主要步骤、所用试剂、滴定剂、指示剂及浓度的计算公式。[四川抗菌素研宄所2006研]
【答案】(1)简单流程表明主要步骤、所用试剂、滴定剂、指示剂如下所示:
时,应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
(2
)设
的浓度为
涉及的反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