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639设计艺术理论之设计学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非物质主义设计

【答案】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是以信息设计为主、基于服务的设计,包含软件程序设计层面、功能价值层面、方法服务层面及空间、感觉、思想和哲学等诸多方面。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过程的反映,也是设计本身发展进步的一个上升形态。

2. 明式家具

【答案】明式家具是指形成于明代的,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种类繁多、用材讲究、设计巧妙、制作精美等特点的家具样式。其艺术特色在于简、厚、精、雅,注重结构美、材质美、造型美和装饰美,充分利用木质的本色与纹理而不加遮饰,色泽深沉雅致,质感坚致细腻,稳重大方,朴实无华。

3. 设计师

【答案】设计师是指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是通过教育与经验,拥有设计的知识与理解力,以及设计的技能与技巧,而能成功地完成设公! 任务,并获得相应报酬的人,主要分布在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平面设计、展览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作为设计师,必须具有统领全局、规划筹度、经营安排的能力; 必须“胸存丘壑”,甚至能达到“从心不从法”的自由境地。

4. 德意志制造联盟

【答案】德意志制造联盟是1907年在穆特修斯的倡导下,由凡·德·威尔德、贝伦斯、诺曼、霍夫曼等著名的工业家、艺术家、建筑家和作家组成的设计联合体,旨在探索设计与工业的有机结合,提高德国设计水平,创造优良产品。联盟认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在肯定机械化生产的前提下,把批量生产和产品标准化作为设计的基本要求,成为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石。

5. 装饰艺术

【答案】装饰艺术是依附于某一主体的绘画或雕塑工艺。它的目的是使被装饰的主体得到满足它功利要求的美化。装饰艺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日常用品装饰等多个方面。

6. 造物

【答案】造物是指人工性的物态化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一定的材料,为一定的使用目的而制成的物体,它是人类为生活而进行的物质生产。造物活动是指人类造物的劳动过程、方式及其意

义。造物是文化的产物,造物活动是人的文化活动。造物本质上是文化性的,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类的造物和造物活动作为最基本的文化现象而存在,它与人类文化的生成是同步的,是对文化生成的确认; 二是人类通过造物和造物活动创造了属于人的物质化的文化体系和文化世界。

二、简答题

7. 简述铜镜的发展历史。

【答案】铜镜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1)春秋战国时期

楚国是铜镜的主要产地。战国铜镜的特点有四:薄胎、卷边、川字纽(或称弦纹纽)、双层纹(即有主花和衬托的地纹)。

(2)汉代

汉代铜镜的特点是体薄、平边、圆纽、装饰程式化。汉代铜镜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西汉时铜镜用平雕手法,镜面较平,镜边简略或用连孤纹做边饰; 西汉末到土莽时期主要流行规矩镜; 东汉时期的镜面微凸,便于照出人面的全部。

(3)六朝时期

六朝时期的铜镜早期比较草略,晚期不乏精美之作,铸作精巧,图案工整,流行纪年铭文。装饰花纹有龙虎纹、翔鹤兽纹、十二生肖纹等。其中绍兴铜镜较有特色,用浮雕手法表现神人、车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

(4)唐代

唐代有以铜镜作为献礼和馈赠的社会风尚,因而铜镜装饰异常精美。除了传统的圆形外,菱花形、葵花形也是具有唐代特色的样式,盛唐时期尤为流行。从整体来看,唐镜的装饰花纹早期多为四神镜、十二生肖镜、瑞兽镜、海兽葡萄镜,中期多为莺鸟镜、花鸟镜、瑞花镜,晚期多为八卦镜、万字镜。

(5)宋代

宋代铜镜较流行亚字形镜和有柄铜镜。早期曾在短暂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制作精巧的铜镜,但晚期甚为简陋,日趋衰落。早期装饰流行旋转式,多用缠枝花,镜体较薄,多用平刻,纹饰多用连珠纹。南宋铜镜多有柄,且一律素地无纹,唯镜背有一长方形阴刻款式,注明产地。

(6)元代

元代铜镜的制作已不如从前讲究,相当简略,多为素面,制作粗糙,可能是由于玻璃代替了铜镜照面的原因。

8. 设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1)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由于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因此,设计学的研究对象便与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

(2)就艺术学科领域而言,设计学义称为设计艺术学:就设计的功能性而言,设计学要对相

关的数学、物理学、材料学、工程学、机械学、建筑学、电子学、经济学进行理论研究。

(3)就设计的审美性而言,设计学要对相关的艺术学、考古学、美学、色彩学、构成学、心理学、民俗学、传播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进行研究。

9. 简答米斯·凡德洛的设计成就。

【答案】米斯. 凡德洛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大师之一,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并对后世现代建筑师和设计; 回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米斯·凡德洛的设计成就主要有:

(1)“流动空间”概念的提出

流动空间是围绕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等要素流动而建立起来的空间,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流线和快速交通流线为支撑,创造一种有用的、反复的、可程式化的动态运动流动空间通过节点将流向不同的各种流动相互连接起来,节点之间微妙异同实现流动循环。“流动空间”这一概念体现在巴塞罗纳展览馆——德国馆的设计中。该馆建于1928=1929年,长约130英尺,最宽边为60英尺,有一个主厅和二开间附属用房组成,二者之间由一条纵向的大理石墙面联系成整体。主厅承重结构为八根十字形截面的钢柱。大理石墙和玻璃隔段都不承重。它们只是作为空间划分的手段,有的独立布置,有的从室内伸到屋顶以外,形成了似分似隔,似封闭似开敞的流动空间印象。

(2)提出了“少即是多”的名言,提倡纯净、简洁的建筑表现米斯·凡德洛认为“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建筑取决于它所处的时代,并逐步表现出它的形式。”1950年建成的范斯沃斯住宅坐落在距芝加哥47英里的普兰诺,在福克斯河的岸边。房子四周是一片平坦的牧野,夹杂着一丛丛茂密的树林,旁边还有小河流过。整幢住宅是一个架空的四边透明的玻璃盒子,像水晶一般纯净。外部的钢结构都漆成白色,与周围的树木草坪相映成趣,实乃点睛之笔。整个建筑视野开阔,置身室内就像大自然之中。建筑外观也简洁明净,高雅别致。

(3)“巴塞罗那椅”的问世

巴塞罗那椅是米斯·凡德洛在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上,为了欢迎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而设计,同著名的德国馆相协调。这件体量超大的椅子也明确显示出高贵而庄重的身份。“巴塞罗那椅”突出地运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乎全部基本特征,简单、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和减少主义的形式,使米斯. 凡德洛在艺术设计领域一举成名。

10.举例说明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影响。

【答案】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陶瓷、金属和玻璃生产传统产品的手工艺匠人仍然存在,但设计师的定义正发生重大变化。

(2)书面形式的设计信息得到发展

工业革命之前,产品制造者要从实物中借鉴或模仿其设计构思,而图版或书籍中印刷出来的图像就很难找得到。工业革命之后,关于设计的出版物变得很受欢迎,而且可在以伦敦卡文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