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 2

2017年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 12

2017年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 23

2017年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 34

2017年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 47

一、简答题

1. 简述产婆术的主要特点。

【答案】(1)产婆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师生间对话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方法”。这一方法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①讥讽是就对方的问题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

②助产术是逐步引导对方的思维,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

③归纳是从各种具体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形成一般的概念;

④下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2)这种方法的使用需要有一定条件:

①受教育者须有探索真理的愿望和热情;

②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③教育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

(3)这一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由于对话不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灌输上,而是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因而对以后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苏格拉底的方法,是片一面主观的,它不是在学生注意观察实际现象或阅读掌握大量资料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其结果对问题的探讨很难深化,不易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如果完全按照苏

,学生的思想不是更清晰了而是更混乱了。 格拉底的类似诡辩办法进行“辩证”

2. 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答案】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中主要的贡献是他关于有意义学习、认知同化与先行组织策略以及接受学习的理论。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己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外部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这种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②内部条件: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新知识与他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3. 分析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答案】进步教育运动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兴起、成型、转折和衰落四个阶段。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地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该运动存在期间,美国社会发展迅速,变化剧烈,对美国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美国在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后,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社会结构也更为复杂,不同集团的利益日趋多元化,使进步教育家们无所适从。尤其是战后冷战局面的出现、与朝鲜的战争以及美国国内麦卡锡主义的盛行,美国社会的状况已经使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客观基础。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的上天使进步主义教育遭到更为广泛、激烈的批评。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例如,过分强调儿童个人的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对个人发展的决定作用; 过分否定学校工作的一些基本规律,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此外,进步教育运动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多元化与运动的相对统一性之间,以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导致了运动内部的分裂。进步主义者所建议的做法在时间和能力上,对教师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3)改造主义教育和一些保守主义教育流派的抨击与批判,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

4. 简述美国《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内容。

【答案】(1)背景

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又掀起了战后第三次教育改革运动。这次改革运动是以1983

年4月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发表的著名报告——《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开端的。

(2)该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建议和实施意见,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①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的教学,即要求中学加强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计算机课程的教学;

②提高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育标准和要求,推行标准化测试;

③通过加强课堂管理等措施,有效利用在校的学习时间;

④改进师资的培养,提高师资就业前应达到的教育专业训练标准。同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

⑤联邦政府、州和地方的官员都必须发挥领导作用,负责领导教改的实施。各级政府、学生

, 家长以及全体公民都要为实现教改的目标提供必要的财政资助。

(3)该报告的影响

该“报告”对美国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恢复和确立了学术性学科

在中学课程结构中的主体地位; ②加强了课程结构的统一性,对所有学生提出了严格的共同要求; ③增强了公众对教育的信心,重新激发了公众对教育的关注和资助

5. 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答案】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是对教育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教育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发展定量化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是使教育研究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方面。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如下:

(1)集中量数

集中量数是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常用的集中量数有三种: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差异量数

差异量数是描述次数分布中“离中趋势”这一特征的统计量,简称“差异量”。一组数据,若离中趋势小,则集中量的代表性就大; 反之,若离中趋势大,则集中量的代表性就小。最常用的差异量有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

(3)地位量数(相对位置量数)

相对位置量数有百分等级与标准分数两种。标准分数,主要指Z 分数。Z 分数是一种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分数中所处位置的量数。

6. 简述中世纪教育的总体特征和历史地位。

【答案】(1)中世纪的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时期,可以说是教育开始从神学向世俗转化的一个过渡关键,归纳起来,这一时期的教育大致有以下几种特征:

①最为重要、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它的宗教化、神学化。中世纪的学校为教会所控制,教学内容与神学直接相关、为神学服务,且思想家的思考方式也神学化。

②由于其始终处于教会的控制之中,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因此不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办学形式上,都带有严格的保守性,学校的发展也非常缓慢。

③教育讨论的范围与古希腊、罗马差异大,希腊、罗马始终是探讨少数人的教育、统治者的教育,中世纪无等级区别,更具开放性、普遍性。

④中世纪时期对教育的认识是未分化的,也就是说教育家对教育的认识往往是与宗教神学、哲学相联系的。

(2)中世纪的教育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为后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①从整体上看,中世纪的教育为西方文明的发展留下了大量遗产,为此后西方各国的文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②从教育实践看,中世纪的教育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学校系统,其中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堂区学校、中世纪大学等多种类型的教育机构,且形成较严格的教育制度。

③从教育思想看,中世纪的教育出于培养信仰考虑,极其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就德育提出大量见解; 中世纪教育家们所提出的关于教学问题的见解包含了一些合理因素; 中世纪教育家所推崇的经院哲学的方法虽有种种弊端,但同时也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它有训练思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