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6岁,发热7天,体温39℃左右,同时精神差、食欲明显减退,近3天出现皮肤、巩膜黄疸,并诉肝区疼痛。肝B超示有一个2cm×3cm的低信号区,外周血白细胞3.8×109/L,中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15,病前4天患儿左脚有外伤史,现未痊愈。最可能的诊断是() A.败血症。 结核病。 川崎病。 风湿病。 病毒感染。
中医学认为,决定临床病证虚实变化的是() 气血津液的盛衰变化。 气机升降出入的失常。 正气与邪气的盛衰变化。 阴精与阳气的偏盛偏衰。 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
下述肿瘤中单独应用化疗可治愈的是()。 乳腺癌。 胰腺癌。 绒毛膜上皮癌。 胶质瘤。 肺癌。
有关原发性肝癌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肝癌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和弥散型。 在我国肝癌伴肝硬化者占大多数。 黄曲霉素与肝癌发病有关。 乙型和丙型肝炎抗原阳性率明显增高。 所有肝癌病人AFP均增高。
釉质的微量元素中具有耐龋潜能的是() 碳酸盐。 氯化镉。 铁。 铅。 氟。
男孩,6岁,发热7天,体温39℃左右,同时精神差、食欲明显减退,近3天出现皮肤、巩膜黄疸,并诉肝区疼痛。肝B超示有一个2cm×3cm的低信号区,外周血白细胞3.8×109/L,中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15,病前4天患儿左脚有外伤史,现未痊愈。可能的病原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