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目录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2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20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40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59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723中国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78

一、填空题

1. 元杂剧《倩女离魂》是杂剧作家_______的代表作。

【答案】郑光祖

【解析】《倩女离魂》是元朝后期杂剧中最优秀的作品,故事是在唐人传奇《离魂记》的基础上,由元代杂剧家郑光祖改变创作而成的。

2. 被王国维称赞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词作是纳兰性德写的《_______》。

【答案】纳兰词

【解析】纳兰性德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其词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己”

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_______里的句子。

【答案】《师说》

【解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主要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

4. 《王维吴道子画》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苏轼

【解析】《王维吴道子画》是苏轼的组诗《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之三,写于1061年。王维与吴道子并为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画家,凤翔的普门与开元二寺的壁间,俱有二人的佛教画,诗人于游观二寺时见到王、吴二人的画,便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王、吴二人绘画艺术的观感及评价。

5. 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辨》对宋诗特点的概括是:以_______为诗、以才学为诗、以_______为诗。

【答案】文字; 议论

【解析】《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关于诗的理论批评著作,约写成于南宋理宗绍定、淳化间。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等五册。

6. “一祖三宗”之说最早见于方回的《_______》一书。

【答案】瀛奎律髓

【解析】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最早见于方回著的《瀛奎律髓》。“一祖三宗”指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7. 《吴越春秋》和《_______》都是以描写东汉时期吴越争霸为线索的散文。

【答案】越绝书

【解析】成书于东汉的历史散文《吴越春秋》和《越绝书》都以吴越争霸为主要线索,它们都具有鲜明的吴越文化的特点。

8. “苏门四学士”分别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_______。

【答案】秦观

【解析】“苏门四学士”是北宋文学家秦观(秦少游)、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秦、黄、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9. 玉茗堂四梦是_______。

【答案】《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解析】玉茗堂四梦,又称临川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官场现形戏或政治问题戏。

10.桐城三祖是方苞、刘大櫆和_______。

【答案】姚鼐

【解析】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桐城三祖”为桐城派早期一位重要作家,分别为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为桐城派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1.“五柳先生”是指_______。

【答案】陶渊明

【解析】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12._______最早见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卷一,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答案】《孔雀东南飞》

【解析】《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后来被《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全诗353句,1765字,是乐府诗歌中最长的叙事诗。

13.元结《_______》收录了沈千运、赵微明等七人以悲愤写人生疾苦的诗24首。

【答案】箧中集

【解析】《箧中集》,唐代汉族诗歌总集。元结收沈千远、赵微明、孟云卿、张彪、王季友等诗二十四首,命名为《箧中集》。他们诗中没有盛唐诗中那种慷慨豪雄情调,而以悲愤写人生疾苦,他们是最先感受到哀败景象到来的一群人,从冷眼旁观,走向写实。

14.汉代的乐府,原本是管理的机关_______。

【答案】音乐

【解析】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 另一部分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即乐府民歌。

15.据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记载,诸宫调相传为宋代熙丰元枯年间泽州_______首创。

【答案】孔三传

【解析】据宋王灼《碧鸡漫志》载,诸宫调相传为北宋熙丰元祷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

二、名词解释

16.建安文学

【答案】建安文学是指以“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为代表诗人的建安时期的文学创作。建安诗人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其内涵主要有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建安风骨”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浮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

17.汤沈之争

【答案】汤沈之争是指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与沈璟围绕“曲律”所产生的分歧与争议。汤显祖注重剧作的曲意,认为为了充分表达“意”“趣”“神”“色”,为了内容的需要,可以突破格律束缚; 沈璟则注重严守音律,认为只要作曲合乎曲律,内容倒在其次。两人的分歧,关键在于着眼点不同,汤显祖是从文学对社会的功用角度出发,提出重立意、才情,而沈憬则致力于戏曲艺术内部规律的探讨。因此他们的分歧并非政治意义的对立,也没有好与坏、进步与落后、正确与错误之分,相反,正是二者的补充、融合,推动了传奇艺术的发展。

18.新体诗

【答案】新体诗是古体诗到近体诗的过渡形态,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又称“永明体”,其代表诗人是谢眺。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为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气息,树立了新的美学风范; 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经验,也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