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腭裂的发病率是() 1.7/1000。 1/1000。 1/550。 1/2000。 1/10000。
与肾上腺皮质腺瘤临床病理特点无关的是() 肿瘤单发,有包膜。 患者血皮质醇升高。 皮质金黄色或棕黄色肿瘤。 患者表现无力、血压低、色素沉着。 患者血醛固酮升高。
6岁男孩,无明显消化道症状,高热,抽搐多次,意识不清楚,送院体查,面色苍白,昏迷,时有惊厥,两瞳孔不等大,光反射迟钝,脉细,呼吸弱。粪便镜检,脓细胞4个。血常规,白细胞数16×10/L,中性粒细胞0.75,脑脊液检查正常,可初步诊断为() 流行性乙型脑炎。 败血症。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森林脑炎。
腭裂修复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是() 3个月。 6个月。 12个月。 5岁。 9岁。
患者男性,43岁,因“睡眠时胃灼热、憋气2年”来诊。患者偶有憋醒,憋醒后患者自觉呼吸通畅。查体:鼻中隔明显右偏,左侧下鼻甲略肥大,双侧中鼻道及嗅裂区可见大量半透明荔枝样新生物,双侧扁桃体Ⅲ度肿大,软腭肥厚,腭咽腔呈扁平形狭窄,舌后隙无明显狭窄,双侧声带前中1/3处可见白色角化样物,双杓运动对称,杓间区黏膜增生。提示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46.8次/小时,最低血氧饱和度82%;双侧鼻阻力明显升高;咽喉部pH值检测提示24小时发生咽喉部酸性反流35次,上气道压力测定提示上气道阻塞部位以腭咽腔为主,占92%。鼻窦CT:双侧上颌窦内均质软组织影,鼻中隔偏曲,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纤维鼻咽喉镜及上气道CT示腭咽腔狭窄。针对该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式有() 腭垂腭咽成形术(UPPP)。 鼻息肉切除术。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 口服奥美拉唑。 声带肿物切除。
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μ到μ+1.645σ的面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