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理化检验技术题库>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题库

问题:

[单选] 干扰素抗病毒的机制是()

A . 直接破坏病毒
B . 吞噬病毒
C . 杀伤病毒
D . 作用于邻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阻止病毒的增殖
E . 通过细胞免疫起作用

患者,女性,15岁。右上腹阵发性绞痛10小时。查体:体温37.5℃,脉搏每分钟78次,血压110/70mmHg,腹软,剑突下深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Murphy征阴性,肠鸣音正常。白细胞11×10/L,中性粒细胞0.75。可能的诊断是()。 胆囊结石。 上消化道溃疡。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胆道蛔虫病。 肾盂肾炎。 尿胆原阳性的疾病有() 胆管肿瘤。 顽固性便秘。 胆石症。 溶血性贫血。 肝硬化。 在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给100例病人用A药,另50例病人用安慰剂治疗,发现A药组40%好转,安慰剂组32%好转,P>0.05,因此()。 本试验证实A药有效。 本试验证实A药无效。 差异可能有机会引起。 因为样本大小不同,两组比较没有意义。 差异可能在1%水平有显著性。 患者,男性,25岁。上腹部钝性伤后出现右上腹及背部疼痛,呕吐物为血性,X线检查示腹膜后积气。应考虑诊断为()。 肝破裂。 胃肠穿孔。 十二指肠损伤。 升结肠损伤。 右输尿管挫伤。 关于输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在围术期,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血小板生成减少的患者无须预防性输注血小板,50×10∕L时则需输注。 外科急性大量失血,总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时可以考虑输注全血。 术中患者出现失血的首要处理不是要立即恢复血红蛋白浓度。 血浆输注不建议用于提高血容量、血浆蛋白浓度和营养支持、改善免疫缺陷状态等的治疗。 尿毒症、高钾血症及酸中毒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时可以考虑输注全血。 干扰素抗病毒的机制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干扰素不能直接破坏病毒,只能作用于邻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阻止病毒的增殖。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