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辨析题

1. 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真正的不结盟。

【答案】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变化,确定了“真正的不结盟”战略,主张一切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国际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超级大国争夺霸权,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者集团。从“一条线”到“真正的不结盟”,是一个重大的转变,是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重大决策。

2. 我党近年来强调“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因为股份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股份制经济是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把分散的分属于不同所有者的生产要素集为一体,统一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利的经济组织形式。股份制经济的存在,以生产要素分属于不同所有者为前提。投资入股是实现股份制经济的基本途径。生产要素的统一经营使用是股份制经济经营活动的基础性条件。按股分利是股份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

(2)股份制经济是一种适应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形式,它能改变生产要素分散使用的格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股份制是一种资产组织形式,它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但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组织形式,社会主义可以而且应该利用它为自己服务。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要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由社会主义国家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

(3)在我国组建股份制企业,有利于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和筹集重点项目资金; 有利于理顺企业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协调地方、部门和企业的利益关系,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集团的发展。因此可以看出,我党近年来强调“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是因为股份制本身的优点和作用,它并非一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只有由社会主义国家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才有明显的公有性质。

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它们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样的。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它们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①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 ②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2)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只有争取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巩固工农联盟,才能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同时,第二个联盟也非常重要,只有建立这个联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壮大自己,孤立主要的敌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掌握中国革命的全部领导权,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完全的保障。

(3)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这两个联盟在民主革命的地位和作用不一样。对民主革命起主要作用的是工农联盟,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在一定时期对民主革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 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工作是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不是确立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

(2)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6年是我国历史发生重要转变的一年。在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已经建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5. 有商品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市场经济。

【答案】这一论断不完全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一种经济方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统一。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全部或大部分要通过市场交换来获得。所以,有商品济就有市场是正确的。

(2)市场经济是指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运行机制。商品经济成分发展,劳动产品和生产要素都成为商品,成为买卖对象。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市场的作用覆盖全社

会,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形式。所以,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笼统地说,有市场就有市场经济是不正确的。

二、简答题

6.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①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体系。它们不但以新的形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强大生命力。

7. 为何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答案】邓小平提出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论断,科学地指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为基础的,它反映在政治上就必然要求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力。因此,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外在社会主义的东西。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①“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现代化在内的庞大系统工程,其中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富强、民主和文明,包含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