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626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通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格里格

【答案】格里格(Edvard Grieg 1843~1907)挪威音乐家。他的代表作品是《培尔·金特组曲》《a 小调钢琴协奏曲》《a 小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等,其中《培尔·金特组曲》最著名。《索尔维格之歌》是《培尔·金特组曲》配乐中最精彩的一段,旋律婉转动人,深受挪威人民的喜爱,因此被誉为挪威的“第二国歌”。格里格的创作最重要的特点是:他的作品很少涉及大型体裁,多数为器乐小品形式,小巧精练、诗情画意、清新自然; 其作品很少出现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这与挪威社会当时的发展状况以及作曲家本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2. 普罗科菲耶夫

【答案】前苏联作曲家。早年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利亚多夫和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一战后旅居国外,创作与西方现代音乐广泛联系,返苏定居后,积极参与祖国音乐建设,音乐语言力求通俗明晰。创作丰富,代表作品有:歌剧《战争与和平》、《三桔之爱》,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及七部交响曲。

3. 泰勒曼

【答案】泰勒曼(G .Philipp Telemann,1681~1767)处在巴罗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当时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管风琴家。他注重旋律写作的主调织体而常常抛开精致的对位技法,强调轻盈优美的旋律、明快对称的节奏、不臃肿浮躁的伴奏。他在那个时代被看作是“前卫”作曲家。作有600首意大利风格的序曲,44首受难曲,12套礼拜乐,40部歌剧及一些管弦乐、室内乐作品。他提倡音乐要接近民众,要为多数人而创作; 他的创作突出主调音乐的特点,促进了音乐从巴罗克时期到古典主义时期的过渡。培养市民的音乐素质,:从事社会音乐教育下作,

创立了大学生音乐社团,把教堂音乐搬上市民阶层的舞台。

4. 福雷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创作以抒情小曲见长,写作有大量艺术歌曲和钢琴曲,大型作品较著名的有《安魂曲》、戏剧配乐《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等。25. 循环形式答:弗朗克在《d 小调交响曲》各乐章中反复使用的三个相互联系的动机:疑问动机一渴望动机一信念动机,以循环形式贯穿使用,以统一交响曲各乐章。

5. 《广岛受难者的挽歌》

【答案】波兰作曲家潘德列茨基最负盛名的作品,为1960年波兰国家交响乐团赴日演出而作。

作品运用52件弦乐器演奏,突破传统音高概念,各乐器以相隔半音或1/4音的间距形成“音块”,同时使用了多种弦乐的的现代演奏手法,如弓杆演奏、击琴板、滑奏等,造成新颖的音响效果,是“音色音乐”的代表。

6. 维塔利

【答案】维塔利(Giovanni Battista Vitali, 1632~1692)是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作有大量的声乐作品,他的器乐作品尤其值得关注。他生前出版了4卷合奏奏呜曲和5卷合奏舞曲,这两类不同的器乐曲后来分别被称为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他是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的奠基人之一。

7. 伪音

【答案】早期格里高利圣咏的八种调式在实际运用中是不能作转调和半音变化的,但是遇到f —b 这个增四度音程时,演唱者常常感到不舒服,而会把b 唱成,把f 唱成,这种在演唱中自然降低半音和升高半音的处理,在谱面上并不显示出来,具有一种隐蔽伪装的成分,所以称为“伪音”(musica ficta)。“伪音”的运用为以后的转调创造了条件。

8. 《田园交响曲》

【答案】贝多芬创作的第六交响曲,作曲家意欲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亲自为每一乐章加上文字说明:

9. 布里顿

【答案】英国作曲家。年少时从布里奇学习音乐,1945年因歌剧《彼德. 格莱姆斯》的上演确立国际声誉。主要音乐成就在声乐音乐方面,除歌剧《比利·巴德》、《旋螺丝》外,还有清唱剧、合唱曲和大量歌曲,管弦乐作品较出名的有《安魂交响曲》、《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等。创作风格以传统音乐风格为基础,融合20世纪各派之长。

10.弦乐四重奏

【答案】由2把小提琴、1把中提琴和1把大提琴演奏的室内合奏乐体裁,采用奏鸣曲式套曲结构写作。弦乐四重奏脱胎于18世纪初的小夜曲和嬉游曲,海顿的84首弦乐四重奏开始运用奏鸣曲式四乐章套曲形式,并以“谈话原则”组合乐器,确立了近代弦乐四重奏的写作风格。贝多芬以“拉祖莫夫斯基”和“庄严”为代表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丰富了该体裁的音乐表现力和衍展力,使之成为室内乐的的核心体裁。浪漫主义的弦乐四重奏作曲家有舒伯特、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斯美塔那、德沃夏克、弗朗克、鲍罗廷、柴可夫斯基等,倾向于抒情,在主题展开和对位处理方面不加注重。二十世纪的弦乐四重奏创作风格更为多样化,德彪西、巴托克、拉威尔、勋伯格、欣德米特、米约、肖斯塔科维奇等人创作了各具特色的弦乐四重奏作品。

11.独奏协奏曲

【答案】巴洛克晚期出现但沿用至今的协奏曲类型,由一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小提琴是当时最常见的独奏乐器。1698年托雷利写作了最早的独奏协奏曲,并开创快—慢—快三乐章的协奏曲套曲形式。巴洛克时期最多产的独奏协奏曲作曲家是意大利小提琴家维瓦尔第。

12.交响乐

【答案】交响乐是指一般是为管弦乐团创作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管弦乐曲,它的产生同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意大利歌剧的序曲以及当时流行于各国的管弦乐组曲、大型协奏曲等体裁有直接的联系。交响曲的结构,一般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结构,其音乐特点是快速、活泼,主调具有戏剧性,表现人们的斗争和创造性的活动。第二乐章:曲调缓慢、如歌,是交响曲的抒情中心。采用大调的下属调或小调的关系大调。第三乐章:中速、快速,可回到主调,常以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为基础,采用复三部曲式、变奏曲式等,具有舞蹈性。第四乐章:非常快速,主调多采用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奏鸣曲式的结构,它常常表现出生活的光辉和乐观情绪,也往往表现出生活、风俗斗争的胜利,节日狂欢场面等。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思想内容最深刻、结构最完美、写作技术最全面而艰深的大型器乐体裁。在交响乐发展史上出现了三位巨匠:海顿、贝多芬和莫扎特,他们对于交响乐发展和成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海顿被称为交响乐之父,是交响乐形式规范的创建者和奠基人,代表作品是《伦敦交响曲》和大型清唱剧《创世纪》。

二、简答题

13.简述德彪西及其创作特征

【答案】(1)人物简介:

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 ,1862~1918),法国作曲家、评论家。他深受马拉美等象征派作家、诗人的影响,在1889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从爪哇加美兰乐队的演奏中获得新音响的灵感,同时受到穆索尔斯基独创性音乐的启发; 他称颂瓦格纳,但又认为瓦格纳的道路独一无二,不适用于其他任何人; 于是走出了一条极具个性的音乐创作道路,并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开山鼻祖。

(2)代表作品:

①钢琴作品:《版画集》、两集《前奏曲》、两集《意象集》《月光》《雨中花园》《水中倒影》等。

②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前奏曲、《夜曲三首》《大海》《意象》等。

③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

④合唱作品:《浪子》《被选中的姑娘》《圣塞巴斯蒂安之殉难》。

(3)创作特征:

①旋律失去主导地位,强调和声的作用,追求音乐的色彩与朦胧感。他注重的不是和声进行的功能性而是它的色彩效果,采用块状和弦,新的和弦结构: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未脱离大小调体系,但大量采用全音音阶、五声音阶及中古调式。

②他的管弦乐作品弦乐部分细腻,木管突出特性音区的音色,打击乐器丰富,组成模糊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