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一) . .... 2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二) . .. 21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三) . .. 42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四) . .. 61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五) . .. 80
一、单选题
1. 从唐代到清末,科举考试中最常用的考试方式是( )
A. 帖经和诗赋
B. 墨义和策论
C. 策论和诗赋
D. 经义和帖经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科举考试考试方法的变更情况掌握的程度。唐朝科举考试的方法主要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但是后来在北宋三次兴学中,第一次庆历兴学中,改革了科举考试,罢帖经和墨义。所以,我们可以排除ABD 。还有在清末新政的时候,废八股,改试策论。也可以知道策论是肯定有的,诗赋一直都是非常受重视的。
2. 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教育
D. 教会教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的性质。西欧中世纪中的世俗教育有四种,宫廷教育,骑士教育,行会学校和中世纪大学。其中,宫廷教育和骑士教育属于封建主贵族的教育。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世俗教育形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贵族家庭的子弟在七八岁之后(8-14岁)被送到比自己家庭高一级的贵族家庭中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并跟随领主学习“骑士七技”——注意和“五项竞技”做比较,(14-21岁)做的是启从,就是骑士的伙伴,投入军事训练,(21岁以后)通过举行一定的教会仪式,被授予骑士身份。
3. 强调教师文化建设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 )
A. 知识取向模式
B. 实践取向模式
C. 生态取向模式
D. 自我更新取向模式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特点的理解与把握程度。知识取向模式关注教师个体知识的增进与技能的提高; 实践取向模式着眼于教师个体教学实践行为的改进,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促进其专业成长:生态取向模式强调教师群体的相互学习与改进,致力于构建合作的教师与教学文化; 自我更新取向强调教师自身真正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人,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
4. 在现代欧美教育史上,重视通过教育建设“理想社会”、教学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社会一致”精神的教育思潮是( )。
A. 要素主义教育
B. 改造主义教育
C. 永恒主义教育
D. 存在主义教育
【答案】B
【解析】改造主义是在20世纪30年代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到50年代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改造主义者提出,教育的职责就是要设计并实现一种“理想社会”; 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 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要素主义强调,要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强调学生学习必须专心努力,强调老师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同时,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永恒主义认为,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引出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认为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和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信任的关系等。因此,答案选B 。对于教育思潮,一定要把核心的部分抓住。
5. 什么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太学的成立?
A. 五经博士
B. 视学制度
C. 博士弟子制
D. 察举制
【答案】C
6. 一个经常违纪的学生被调到一个风气良好的班级后,在周围学生严格守纪行为的影响下,其违纪行为暂时很少表现出来。这体现了观察学习的( )。
A. 习得效应
B. 情绪唤起效应
C. 抑制效应
D. 反应促进效应
【答案】C
【解析】观察学习理论表明,儿童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后果而习得新的行为。这种间接习得的行为既可能促进原有行为发生的概率,也有可能抑制原有行为的发生。观察学习有三种行为效应:抑制效应、扩散效应和促进效应。其中,抑制效应是指当学习者观察到某榜样因某一行为而得到了令人仄恶的后果,此时效仿的体验会增强对这一行为的抑制,那么抑制效应一也就发生了。
7.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将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分为三类,即( )
A. 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和劳动的教育
B. 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
C. 社会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
D. 自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个人的教育
【答案】B
【解析]卢梭指出,教育有三个来源:自然、人、事物。人的器官和能力的内在发展时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卢梭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只有三种教育圆满地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因此教育“归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8.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什么特点? ( )
A. 严格的等级性
B. 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 教育目标明确
D. 鲜明的阶级性
【答案】B
9. 废除八股文的法令是什么时期颁布的? (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维新运动时期
C. 清末新政时期
D. 辛亥革命时期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