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省培养单位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838环境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K 区理论
【答案】K 区理论是指人们在研究中发现,凡是PAH 分子中具有致癌活性的,大多含有菲环结构。其显著特征是相当于菲环9, 10位的区域有明显的双键性,即具有较大的电子密度。因此,认为PAH 的致癌性与这个区域的电子密度大小有关。PAH 中相当于菲环9, 10位的区域叫做:&区》
2. 谷胱甘肽结合
【答案】谷胱甘肽结合是指在相应转移酶催化下谷胱甘肽中的半胱氨酸及乙酰辅酶A 的乙酰基,将以N-乙酰半胱氨酸基形式加到有机卤化物(氟除外)、环氧化合物、强酸酯、芳香烃、烯等亲电化合物的碳原子上,形成巯基尿酸结合物。谷胱甘肽结合,有力地解除了对机体有害亲电化合物的毒性。
3. 生物积累
【答案】生物积累是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放大或生物富集是属于生物积累的一种情况。生物积累也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
4. 湿沉降与干沉降【答案】湿沉降是指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最常见的就是酸雨。湿沉降是去除大气颗粒物和痕量气态污染物的有效方法。
干沉降是指在不降雨的H 子,从空中降下来的灰尘所带的一些酸性物质。一般通过湿沉降过程去除大气中颗粒物的量约占总量的而干沉降只有
二、简答题
5. 什么是急性毒性?表达急性毒性的指数是什么?发生降解时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1)急性毒性的定义
急性毒性是指一种时间较短的快速严重的反应。急性中毒干扰必需的生理过程,导致各种症状,甚至死亡。
(2
)表达急性毒性的指数
急性毒作用一般以半数有效剂量
或半数有效浓度
来表示。
和
或
和是和分别是数值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越小,受试物质的毒性越高,反之,
则毒性越低。
急性毒作用也可用半数致死剂量
(3
)发生降解时的条件
存在适当发生条件时
;
当适当的代谢活性表达时
;
当污染物、营养素和生物之间有接触时
;
当毒性和优先利用没有产生时。或半数致死浓度来表示
,
以死亡率作为毒作用的观察指标。根据半数致死剂量,一般分为4或5级。
6. 简述分配作用和吸附作用的区别。【答案】分配作用和吸附作用的区别如下:
(1)从概念上讲,分配作用是在水溶液中土壤有机质对有机化合物的溶解作用,而吸附作用是指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
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或对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
(2)分配作用的吸附等温线是线性的,而吸附作用的是非线性的。
(3)分配过程中散发的热量比吸附过程小。
(4)分配作用中不存在竞争吸附,而吸附作用存在竞争吸附。
(5)分配作用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吸附作用主要为化学键力。
7. 简述汞的微生物转化过程中辅酶的作用。
【答案】微生物参与汞形态转化的主要途径是汞的甲基化作用。汞的微生物转化过程中辅酶的作用如下:
(1)辅酶为甲基钴氨素,此辅酶把负甲基离子传递给汞离子形成甲基汞,本身变为水合钴氨素。
(2)水合钴氨素由于其中的钴被辅酶还原,并失去水而转变为五个氮配位的一价钴
氨素。
(3)辅酶甲基四叶氢酸将正甲基离子转于五配位钴氨素,并从其一价钴上取得二个电子,以负甲基离子与之络合,完成甲基钴氨素的再生,使汞的甲基化能够顺利进行。
三、论述题
8. 请描述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答案】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
(1)酸雨
酸雨是指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后者是指在不降雨的H 子,从空中降下来的灰尘所带的一些酸性物质。
(2)臭氧空洞
臭氧空洞实施大量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等化工制剂的氟氯烃导致臭氧减少,造成臭氧层缺失。
(3)温室效应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此为“温室效应”。
(4)淡水缺乏地球上大部分水都为咸水,能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全球水资源的2.7%。
(5)生态恶化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方式,打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和平衡机制,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6)资源短缺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资源被开发应用,但资源是有限的,盲目开发造成了资源短缺。
(7)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即土地退化。
9. 根据双电层理论,说明影响水中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絮凝原理;从机理上解释传统絮凝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在化学特性和作用原理上的异同。
【答案】胶体颗粒的聚集又称凝聚或絮凝,凝聚是指由电介质促成的聚集,絮凝是指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